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具体的逻辑推演中,我们不妨从三段论每格所可能具有的有效式着手,构建三段论格式运用图。该图能迅速判定任一三段论式子是否有效,能就三段论的任一项而判定其所有可能式,同时也能从中探讨三段论有效式的组合规律。三段论格式图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既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三段论的知识,也进一步丰富了形式逻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和“粘”是今体诗的重要规则。文章对一些著作为“对”与“粘”所下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并以具体诗作为例指出其定义之不当,同时重新为“对”和“粘”下了定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简要论述了复合命题推理在思维实际中的综合运用过程及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4.
初唐至清末古体诗和今体诗一直是我国诗坛上并驾齐驱的两大重要诗体。但是,古、今体辩识不清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着。这至少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古、今体诗辨识的依据和方法至今不明确、不具体,人们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着自己阅读后隐约朦胧的感觉去辨识,这就不可能不发生辨识错误。(二)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意识到古、今体诗辫识存在着什么问题,没能引起学术上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古今体诗辨识的唯一依据。就是今体诗的格律,即今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格式和规则。凡不完全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今体诗格律的诗篇,都是古体诗:凡完全符合今体诗格律的诗篇。便都是今体诗。  相似文献   
5.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6.
南齐谢赫在<画品>所创发的"六法精论",实乃我国古代绘画经验的系统总结,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尤其是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根本追求,它概括了绘画的普遍规律,具有"俯遗则于来叶"、"历千载而不移"的理论价值.但历代论者由于受到他们各自时代审美旨趣、风习宗尚的影响,在对"六法"的阐释中,舛误颇多,往往羼杂进许多与"六法"的本旨渺不相干的意见.基于此,我们必须从学理上对其进行"语境还原",以期得"秉笔人之本意".惟其如此,方能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质与精髓,并在当代的绘画实践中进行有价值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蜗牛:你好!我喜欢你已经很久了。还记得,那是一个无聊的下午,我在网上不停地换着歌听,烦躁的午后,浮躁的心,没有耐心认真地听完任何一首歌。突然,一首属于你的歌出现了,歌词虽然不华丽,却有动人的味道。这首叫做《蜗牛》的歌,创造了一种唯美安逸的感觉:蓝天、白云、清风、绿叶,以及乘着风向前飞的梦想……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踏实、明净清新,带给我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了句群的特点和种类、句群与复句、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从语法角度对句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直言命题变形推理是否有效,引入现代逻辑CS系统可以对直言命题变形推理进行构造和证明。它改变了我们传统依赖变形推理规则考察变形推理能否成立的做法,丰富了形式逻辑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对CS系统的引入,能够证明A、O命题是可以进行同质等值换位的。  相似文献   
10.
逻辑教学必须服务于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逻辑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来驾驭和处理教材,确定所需教学内容;深化、细化被选定的部分重点内容,努力拓展其知识框架。逻辑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抓好预习环节,精心设计预习题;激发疑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视语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形式化”;用由教师自己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