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明判集残卷》是针对唐初疑难案件而拟制的,就内容言,涉及到唐初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表现形式言,具体包括在一道道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的争讼中。《文明判集残卷》中的判文格式固定,判词论证逻辑严密、法律意识深厚、法理分析透彻、评价判断明确。  相似文献   

2.
提起《红楼梦》中的判词也许大家比较熟悉,可是说到唐代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以下简称《龙判》)想必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了。唐代开科取士,此书即为参加选官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的士子们编的应试参考书。它虽为应试之作,但文采斐然,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堪称唐代考试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提起《红楼梦》中的判词也许大家比较熟悉,可是说到唐代张鷟的《龙筋风髓判》(以下简称《龙判》)想必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了。唐代开科取士,此书即为参加选官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的士子们编的应试参考书。它虽为应试之作,但文采斐然,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堪称唐代考试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唐张鷟为一代文豪,其著作甚多,但多已亡佚,今存者只有《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三种专著和《全唐文》中收入的两篇文章。《龙筋凤髓判》是国内目前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词。其书内容十分广博,遍涉盛唐时期包括皇亲国戚、三省六部官员、地方州县官吏乃至庶民百姓。判词今存80条,从呈报、审理、复核、裁决各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唐代的司法程序。为辨彰中国古代法制、考镜古代法制的源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龙筋凤髓判笺注》校勘了今存的九个版本,详加注释,为阅读和继续研究《龙筋凤髓判》判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判文集,因其均为实判,故此史料价值很高。《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大多与亲属间的诉讼有关。通过分析相关判词,尤其是亲属间的财产纠纷诉讼,可以看出当时民风浇薄,很多人为一己私利不顾亲情的世间百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名公们的态度,他们大力提倡儒家重视家庭伦理的主张,对关涉人伦案件的处理,往往以教化为先,惩罚在后,以美风俗、厚人伦为为政之根本,可谓儒家思想的忠实卫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初唐时期为科举服务而创作的判文,张鹜的《龙筋凤髓判》有着强烈的文学特征。其以骈俪之体写作,有意追求藻饰,讲求对偶,很有自己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敦煌斯2506、伯2810、伯4073、伯2380四件文书的内容体例及其所反映的唐后期敦煌地区的史学特点,将文书定名为“唐朝年代纪”,并探讨了文书所体现的敦煌文化的地域特殊性,认为这卷敦煌人撰著的“唐朝年代纪”,就是唐主流文化与敦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细和悦耳”我国古代的判词则往往既是法律文本,又是精美的文学文本。本文拟以分析经典妙判——清于成龙(1617—1684)之《婚姻不遂之妙判》为切入点,总结古代判词语言文化之特色,探讨其现实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元历史时期,石家庄书院经历了由初建到蓬勃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石家庄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元代石家庄书院却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相对于全省书院分布,石家庄书院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其书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理念为石家庄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明遗民是明代朝鲜半岛移民中最有影响的一支,他们保持着崇祀明皇的政治信仰和"皇朝人"的生活特色。朝鲜王朝实行的关心和照顾一些明遗民或其后裔的政治、经济生活以及鼓励明遗民参与官方主导的崇明祭祀活动的政策,体现了对明遗民的种种优待。深深反映出朝鲜对儒家义理的吸收和认可,体现了其"尊周思明"的"小中华"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维护儒家价值体系的权威,宋明理学以不同的方式为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所以,宋明理学没有超出儒家的基本价值。从晚明开始,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宋明理学。清朝初年,许多思想家鉴于明亡这一历史事实,反思宋明理学。他们要么揭露宋明理学空谈误国,要么理学和心学之间相互攻击,总之其反思并未攻击到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不但没有超出儒家的价值体系,甚至没有脱离宋明理学的窠臼。因而,清初的理学反思在不触及儒家基本价值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为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4.
唐宋两朝由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化功能的不同,导致了两朝报纸在内容、发行、版式、新闻来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总体而言,唐代是报纸的萌芽时期,宋代是报纸的发展时期,宋报相对于唐报来说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唐王朝是建立在隋朝废墟上的崭新帝国,面对隋亡的前车之鉴,唐初统治者一方面注意吸取其亡国教训;另一方面又继承了隋朝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成果。其中,对隋朝的“孝治”政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北交流的日益广泛,由南入北士人的增多,以及北朝统治者在文化策略上的选择,使得北朝后期的文学经历了对南朝文学短暂的逆动之后,走上了吸取和借鉴南朝文学的道路,并为隋唐文学的南北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但通过对汉、唐时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说明了金属货币流通中同样也会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因而可从汉、唐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