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虽然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①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教学评价的实施等都离不开教师。”②“在新课改提出的基本理念中,无论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倡导课程综合化”还是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都必须依靠教师的理解和认同。事实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所思、所为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身更为丰富和…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大规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和教学主体,已成为实现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教师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课程改革已经对教师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不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牺牲者:“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调受到了理性的质疑.“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则成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认为,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课程管理的“科层体制”和教师职业的“专业个人主义”特征塑造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教育研究者,是一个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也是一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前高职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分析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和课程改革的目标,高职物理教学课程改革应逐步适应“能力本位教育”目标,必须重视改革物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培养“双师型”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认为,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课程管理的“科层体制”和教师职业的“专业个人主义”特征塑造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教育研究者,是一个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也是一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的课程“代言人”和“技术熟练者”角色以及缺失批判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失真并造成部分教师抵制改革。因此,教师角色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建。  相似文献   

9.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核心词汇。“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课程意识:新课程中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发展同步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无数”,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是其根本原因。课程发展与课程效能的新近理论,以及课程变革和教师发展的动态模式表明课程意识对于促进教师参与课程的动态发展、实现课程效能、达成课程改革目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作东 《现代语文》2006,(10):96-97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程改革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也成为势所必然。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改革促进者,需要在许多理念上加以改进。面对语文新课标,面对语文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归根于课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丰富、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学校和教师多主体的全面努力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与其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上海地区四所小学的田野调查,考察教师在“赋权增能”政策条件下,如何处理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所处教师共同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课程改革给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上推进了教师发展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课程改革在赋权增能的同时赋予教师高度问责,造成教师不愿承担赋权,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分责来支持教师的赋权增能;未来课程改革应当寻求赋权、增能和问责的平衡,并推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支持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变革研究者开始关注信任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教师的同事间信任、认同感及其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发挥“缓冲器”和“催化剂”的作用,即巩固教师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有效地改善他们对课程改革的主观评价与感受以及实施改革的行为意向,进而提升教师对课程改革成效的观感。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课程改革失败不一定是由于教师,而课程改革的成功则一定由于教师。”话虽浅近,却不无深意。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正在推进的我国新课程改革,成功取决于教师。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开始新课程教学?我们以为,当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  相似文献   

16.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广大教师而言,于世纪之交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许多“新概念”。其中,有些源于学科课程改革理念,有些源于宏观课程改革理念,相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更大的震动和更多的困惑。譬如,“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也是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倘若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专业人员——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因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终究取…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上由“小课程观”转变为“大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上由“社会中心本位”转向“儿童发展本位”,并相应发生了一系列重点转移。面对这一重大变革,师范院校在教师理念、培养目标和规格、高师课程和管理等方面也应相应改革,要重视发挥师范院校教师主体的内在变革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赋予教师课程开发、课程编制权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课程开发权能否有效实现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教学实践应走出仅仅关注“创生性课程开发权实现形式”的单一化误区,重视与突出“再生性课程开发权实现形式”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