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  相似文献   

2.
《盲童的画》(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一篇新入选的独立阅读课文。指导阅读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懂得人们怎样透过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看到一位盲童热爱生活、充满希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康桂玲 《考试周刊》2010,(12):53-53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文字组成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要善于架设心灵的桥梁,使学生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要善于尽可能地让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运用想象,激活形象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  相似文献   

6.
师:看课文第2自然段,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  相似文献   

9.
乡村的黄昏     
感觉到迎面而来的海风了吗?感受到迷人的海边风情了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老照片般的乡村美丽生活图景,你也会喜欢吧。  相似文献   

10.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聘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作者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因为孩子我结识了《文苑·经典美文》,真的是“文字感动生活”。 这是一种拥抱生活的文字,干净、纯粹、朴实,像透过摩天大楼厚厚的落地窗,看着外面的各种喧嚣。传人耳边的那些声音,也像被过滤过,没有了嘈杂,温暖而可爱。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日新月异,社会五彩斑斓,作为中学生也要与时俱进。我们笔下的作文应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新的人和事、新的情感天地、新的生活亮点。如何才能让这扇窗更明亮,透过它看到的事物更新鲜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关注世界风云。如佳作《再也没有》一文,由一张照片引出,写的是战乱中一个五岁的叙利亚男孩"再也没有"安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柯馨茹 《少年读者》2008,(12):32-32
《有一种眼泪很美丽》朴实无华,文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亲切。习作选取杜丽的两次眼泪为材料,辅之以相关的奥运新闻,真实感人.可圈可点的是小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新闻事件的层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有时候需要战胜的.真的真的,只是自己。”哲理深刻,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丹 《考试周刊》2013,(85):18-1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生可以在诗歌中尽情驰骋,可以在散文中漫步徜徉,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激活文字、注重人文、个性化阅读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能够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感情。文章丰富的情感往往通过有表现力的实词、虚词传达出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典型名篇的分析,探讨以词传情的常见方式。  相似文献   

18.
聋生由于部分或全部丧失听觉功能,不同程度地造成他们接受语言和表达语言的障碍,加之他们缺乏与常人交流的方式和手段,这样无疑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必须引导聋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让他们置身于作品之中,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读一读盲童的画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简单的画,看得这么久。他们不单是看这张画,透过这张画,他们好像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设想一下盲童拿起笔的情形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准是露出红红的脸,放射着温暖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她画一棵树,准是葱绿葱绿的,上面栖留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  相似文献   

20.
黄莅姗 《小火炬》2008,(11):33-34
夏日的夜晚,丛林里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伴着皎洁的月光,我陷入了无边的梦境。坐着潜水艇,透过透明窗,我看到了绿如翡翠般的水。虽然水下没有阳光,但我透过艇内灯光的照射,看到绿色的水又变成了蓝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