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是西北新闻刊院的首届学员。一年来,在刊完指导下,我利用学习之余撰写新闻报道稿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据统计,先后往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共七十五篇,其中有三十三篇陆续在《城乡生活》、《河池日报》、《南宁晚报》、《广西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报刊见报,二十七篇被市、县级广播电台(站)播发,五篇被编进即将出版的《瑶族风情录》,并被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接收为会员。最近,又被中共南丹县委宣传部评为一九八五年度新闻报道积极分子,获乙等奖。  相似文献   

2.
我是海安县海北乡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近二年来,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埔捉和挖掘有时代意义的新人新事,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各类新闻稿件一百多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七十七篇。事中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的通讯《深情》被评为省和全国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笔耕乐     
在生活中,青年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而我呢,却爱好新闻写作。屈指算来,从我写的第一篇小稿被采用至今,已整整5年了。这5年里,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已采用了我写的消息、通讯、特写、杂文等620篇,我也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沂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五年的业余写稿,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欢乐。1985年的秋天,我利用两个晚上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储蓄方面的稿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给《徐州日报》。出乎意料,这篇处女作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4.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瞭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其中《瞭望哨》刊发2106篇,日均1篇多;《啄木鸟》刊发890篇,平均不到两天有1篇。舆论监督稿件达到如此多的数量,在全国媒体也是绝无仅有的。再说深…  相似文献   

5.
1980年底,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安徽日报》理论部为了配合宣传,拟定了一组评论选题,决定由我撰写《要振奋民族精神》。这篇评论发表后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曾被《人民日报》摘要转载,并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奖好评论。我想谈谈写作这篇评论的经过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涌现不少佳作。但是,短小精练的消息,入选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却不很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需从多方面入手。我想,大力提倡和推荐短小精练的消息,应成为重要一环。基于这种认识和目的,笔者在这里推荐一篇1987年出现的力作——《大雾锁京华》(载于江西《信息日报》1987年7月7日)。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我是刊院学员,回顾一年多刊院的学习。收益不浅,成效显著。我是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曾写过不少稿子,但是由于没有学习新闻专业知识,未掌握写作要领,投出去的稿子,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音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到一九八四年底共写稿件三十多篇,可是只被《陕西日报》采用了一篇,使自己大为灰心。就在我放弃写作的时候,我看到了《陕西日报》上刊登的西北新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1938年10月至1949年12月,我基本上都在《广西日报》。由于时隔太久,这篇文稿虽不敢说已包括了《广西日报》这十一年的历史全貌,至少可以说已勾画出它自抗战开始至广西解放这一历史时期的轮廓。这里,仅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三个阶段记述,以供研究桂系新闻事业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近几年来,我注意捕捉和挖掘有时代意义的新人新事,写出各类新闻稿件200多篇,被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的近100篇。其中,1984年6月12日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的通讯《深情》,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里,我想谈谈写批评稿的体会。1985年5月的一天,小秧刚刚落谷,气象台预报当天夜里有大雨,广播站通知各电灌车口赶紧打水,对已落谷的秧田上水护种。可是,平等村西片电灌车口打水机工刘某,因这一天晚上要到岳父家做“斋事”,竟丢下工作扬长而去,结果夜里真的降下了倾盆大雨,几十户农家刚落谷的种芽被打翻,群众意见纷纷。对此,我写了一篇题为《机工刘某渎职农家稻谷遭殃》的批评稿。《南通日报》刊出后,刘某仍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70岁,1981年由黑龙江省退休回苏州老家,已近9年,参加了苏州市虎丘老年长跑队,天天跑步,身体练得结实健壮,精神愉快。退休后,我养成了摘文摘的爱好,向全国各报刊推荐佳作,我的退休金虽只有60多元,但因为搞文摘的稿费每月都在200元以上,去年4月多达450余元,这样,在报纸调价的情况下,我还是订了80多种报纸和20多种杂志。去年一年,我的文摘稿已见诸报刊的达1200多篇。我订《经济生活报》已有五六年之久。我将每期的佳作向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和信息日报以及刊物《东西南北》、《青年时代》投寄,都被摘编采用。《经济生活报》的文章在我推荐文章中占的比重最大,这就有力地说明它的质量,它在全国报刊中的地位,从去年起,《经济生活报》开办了《每周文摘》,我将各报的佳作推荐,也经常被采用。几年来,我累积了近百本的资料,都是从报  相似文献   

13.
参加工作后,我一心想当个报刊通讯员,甚至野心勃勃地想当个作家,字不成句,文不成章,但我不怕受挫,恒心不改。1963年至1965年,《南阳日报》共发表我的稿件104篇,《河南日报》发表12篇。1965年县委财贸工作部选送我到《南阳日报》社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新闻通讯学习班,从此我把辛勤写作贴在追求的事业上。 1990年后,我已经50出头了。为了把内乡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宣传好,坚持每天业余时间写稿。这两年多来,我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十几家报刊和广播电台发稿280多篇。曾出现了一份报纸采用我三篇文  相似文献   

14.
写了多年农民的我,有幸碰到山区农民王生智,让我“风光”了一回。一篇800多字的人物消息《农民王生智走出山区资源开发新路》,先后被新华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羊城晚报》等13家新闻媒体采用,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消息发表后,20多家企业到洛南考察,日本  相似文献   

15.
孟荣 《军事记者》2009,(7):68-68
我是广西军区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入伍10年来,我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挚爱,坚持在新闻路上辛勤耕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500余篇(幅),在《战士报》、《广西日报》等省部级报刊发表稿件1800余篇(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笔者结合本职工作,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先后为《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民报》等撰写新闻稿件80余篇,被采用64篇。今年2月,获《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优秀通讯员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梁斌 《军事记者》2005,(6):66-66
我从一名农村青年民兵成长为一名部队的新闻工作的。每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稿均在100篇以上,多次被广州军区、广西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年年被《广西日报》、《柳州日报》评为“十佳通讯员”或优秀通讯员,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首长的爱护、关心和鞭策。感人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令我终生难忘,催我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18.
周金广 江西樟树 人,大专肄业后一直在《江 西日报》工作,历任记者、 总编室副主任、编委,1984 年参与创办《信息日报》,并 任总编辑。1986年任《江西 日报》副总编辑,1990年任 江西省委委员、江西日报 社社长。1989年被评为全 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 年晋升高级记者,1993年 任江西省记协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各种新闻作品50万字以上,多篇作品获全国性奖励。  相似文献   

19.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20.
安徽日报自1992年4月成立对外宣传部以来,报社党委把外宣工作作为时代赋予省级党报的一项新的职能和使命,加强领导,奋力开拓,探索出一条地方外宣的路子,为“让世界了解安徽,让安徽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1992年以来,安徽日报的外宣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紫荆》杂志等20多家海内外媒体采用800多篇幅,有20篇稿件获全省对外好新闻奖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好新闻奖。在全国50家向人民日报海外版供稿的党报中,安徽日报提供的稿件被采用量连续7年居第一位。 取得这些成绩,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