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析泉州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将动漫技术引入泉州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研发思路,以求为泉州打造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动漫化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基于ComGIS的泉州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是目前最主流的GIS二次开发方式,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MapObjects Visual Basic开发泉州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对于旅游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泉州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查询、旅游线路设计、相关信息查询等功能,但在系统数据更新、与WebGIS结合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泉州,红砖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品位、艺术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研究和开发泉州红砖建筑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区域品牌的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研究泉州红砖建筑文化的旅游发展,在现有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满足多类型旅游者旅游需求的线路和产品,弘扬泉州红砖建筑文化,为泉州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定位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航标灯塔的原始功能逐渐弱化,但作为特殊的海洋物质文化,航标灯塔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以青岛地区航标处管辖的团岛灯塔为例,基于资源价值评估,探索航标灯塔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如加强衍生品开发、进行灯塔旅游园区的打造等,以此充分挖掘和实现航标灯塔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泉州西北山区土楼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泉州市西北山区的土楼旅游资源.土楼是泉州古民居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土楼的旅游开发将丰富泉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泉州的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并提出了土楼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涵;营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塑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泉州市西北地区的土楼旅游资源,土楼是泉州古居民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土楼的旅游开发将丰富泉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泉州的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并提出了土楼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智烦乱,那么,泉州古老的文化会让你熨帖地走进历史的情怀。一曲南音至今依然弦声如缕,一尊老君岩至今依然冥想着大道无为的虚幻,一座开元古刹至今仍然弥漫着菩提的梵香,一对东西塔至今依然仰视着朝天的方向,一个蓝蓝的泉州湾至今依然涌荡着“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潮声……有句俗话说:“泉州无处不文化。”——览阅清韵犹存的文物古迹,走过星罗棋布的名山盛景,直  相似文献   

9.
以泉州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开发可行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建立李光地故居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深入挖掘李光地故居文化内涵;形成李光地故居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李光地故居联合开发模式。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了解泉州提线木偶造型的特点,通过解构、重建、夸张等造型手法提取泉州木偶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运用到动漫形象的设计中,设计并开发出全新的具有闽南艺术特点的动漫形象及衍生产品,从而推动闽南文化传播以及闽南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发展文化旅游具备资源、区位、经济基础与客源优势,存在旅游形象不明、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资源分散、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等不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品牌泉州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及世界文化旅游发展趋势为其带来机遇,娱乐、购物设施不配套及生态旅游的兴起挑战着其发展,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的优势、不足、机会和挑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视角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通过实施SOW、SOT、SWT和OWT战略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回避威胁,促进泉州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泉州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方旅游的发展要根据该地方的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等方面的条件来作出决策选择.文章在对泉州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泉州旅游现有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其他地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泉州的旅游产品要把多元文化和休闲经济特色很好的结合起来,泉州的旅游发展模式应该是“以经贸带动旅游,以休闲旅游促进经贸发展,走特色开发和全方位开发并重的旅游发展模式”.yh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亚和欧洲长期陷入宗教冲突与战争。然而,在东亚的闽南泉州,多种宗教却长期和平相处。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宽容、兼容与并蓄。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借“佛”立足和发展,又通过“佛生日”的民俗祭祀仪式,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如何合理保护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土壤,是当今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厦、漳、泉是我国东南沿海极富个性的城市群,在福建省内属于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的旅游区域.区域旅游合作的根本思路不仅仪是同质协作,更多的应是在机制、体制上的异质互补.厦、漳、泉同城化以后,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异质互补,厦、漳、泉就可以从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融合的大都市区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式的大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17.
探讨旅游产品的层次划分与旅游产品的发展规律,分析泉州旅游产品开发的太势,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调整和优化泉州旅游产品结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