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发下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没有体会到自我修改作文的重要意义。其实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要不断的进行修改。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尤其是自我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发下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习作后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有的学生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算完事。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习作是学生的事,批改习作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习作与学生自己毫不相干。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发下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  相似文献   

5.
教师如何从作文本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近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试探。我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班学生作文,从前一般都无写草稿的习惯,题目一出,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一交了事,有的连看都不看一遍,更说不上什么修改了。在他们看来,修改完全是老师的事。据此,我首先规定作文一律得先写好草稿,自己动手修改后,教师过目点头,方准誊上作文本。这是我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已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学生把作文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写作文是我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事实上,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讲评,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连认真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因此,教师的修改就显得劳而无功,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加强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狂沙始到金”,正确、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是好作文诞生的摇篮。但是,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和正确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完作文连看也不看就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就感到文理不通,写完后也不修改,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文是我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连作文中不会写的字都不查字典,空着格让老师填。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文章须改,无可厚非!可往往一提到作文修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老师的事。其实不然,老师固然有责任给作文以修改、批点、评定,并为作文的讲评打下基础,做到心中有底、言之有物。但如果一味地只是学生写、老师改,也算单调乏味,劳而无功。因为作文本一发下,学生最关心的是成绩如何而不是老师的提示及批语。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降低。综观小学作文传统教学导致历次知识测试中作文水平不够理想的原因,这个“学生写、教师改”的弊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作文本发回之后,有的同学只看一看批语就把作文本塞进了书包,这样做是不对的。其实,认真仔细地看看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批改,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益处。鲁迅先生就很重视从修改后的文章中领会作文之道,他曾经说过:“在修改后的文章里,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明白该怎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常常是笔一放、本一合,万事大吉,至于修改想都没想过,因为那是老师的事。作文上交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宇、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后的作文,一般只看分数,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了了之了。“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评改中,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作文修改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有目共睹.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一交了之.把修改看成是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毛病重复出现.对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逐字逐句修改,眉批、腰批齐全,费时费力,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而学生并不领情,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批语或分数,最多改改错别字.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这种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一件事。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我们学生时常感到头痛的事。不是吗?自己每逢做作文,尽管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发自自己真实情感的东西来,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写的是自己不成(感)兴趣的事,说的不是自己的话。当然,老师批改后发下来的作文。也就不会仔细地总结,认真地找出自己的弱点,分析经验、教训了.作文本发下来,自己常常把作文本一翻,晃一眼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他们都普遍认为批改文章是语文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要将作文写完,就大功告成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我们教师费尽心思修改并写了好多评语,但在发到学生手中时,大家也只是急忙地翻看一下分数,就将作文本塞到抽屉里了。对于作文的修改,学生并不重视。  相似文献   

15.
董淑兰 《辅导员》2010,(10):15-15,J0015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每次作文,老师精批细改,作文本上满是圈圈点点,可学生们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或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而已。为此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势在必行,作文习作评价不单纯是对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作文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练习.所以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多练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教师在批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艰辛的劳动,在作文本下发以后,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7,(12)
"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学生常常发出的感慨。甚至更多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耳边也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是那么仔细。这些事例都说明修改在好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个班几十本作文交上来堆成一座小山,老师全批全改真是辛苦!但可恼的是,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凿山行为无动于衷,老师精心修改的字句,潜心辛苦写下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去的作文本往书包里一塞就算了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个班几十本作文交上来堆成一座小山,老师全批全改真是辛苦!但可恼的是,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凿山行为无动于衷,老师精心修改的字句,潜心辛苦写下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去的作文本往书包里一塞就算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