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技术素养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科学素养的教育,而强化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素养是时代基础文明的一部分.科学素养是一个包括科学观、科学知能、科学行为的综合结构,是人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活动及其成就的不断萃取、浓缩,逐渐积淀而成,一旦形成,不会因时间的推迟而轻易改变.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主要是社会科普教育及学校课堂教育,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科学教育应采取有一定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措施,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以80%左右学生为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更应该有效地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综合水平。对此,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采取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且具有探索事物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5.
李子强 《广东教育》2002,(10):48-49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简称,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STS的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应当力图使他在对实际问题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中师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关;提高科学素养与生活实际相关;拓宽眼界与最新科技发展相关。1.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当前学校科学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家长对孩子科学素养培养的忽视,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宣传力度的缺乏,使得科学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科学素养不高。为了让小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逐渐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有科学精神,应从小学阶段开始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要求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习者感受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并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达到促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玉强 《语文天地》2015,(11):83-84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要具有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敢于大胆的质疑胆识,在实际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培养起自我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一、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优势科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通过良好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观,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总的来说,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优势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概念和规律教学、实验教学、科学史教学等途径来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可让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当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挖掘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构建中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承担着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所以,上好一堂科学课,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新的教学理念,对开放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力图通过对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使科学课真正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正在发生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培养科学素养。而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仅让学生经历现象形成经验,无法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只有主体性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只有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中,科学素质培养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品质、科学思维方法呢?无疑是物理教育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素质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通过某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以理科教学见长,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一直是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项目。面对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对传统的科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为指向,改革课堂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重点开发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形成有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课程框架,并提出以“普通高中学校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学校办学的主导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教育是我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段教育历程,对于学生一生的塑造和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初中的教育中不仅使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予以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培养的一种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素养作为一种学习品质和素质需要对学生们从小培养,而初中生在思维形态上和接受理解能力上已经处于科学素养培育的黄金时期.本文将主要就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作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升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孙秋杰 《中小学电教》2012,(12):148-148
态度和习惯是进行科学学习的两个重要层面,在科学教育中,就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宗旨,通过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习惯的特征、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以科学的态度和习惯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科学学习态度形成和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进行了物理课程学习后,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一种探究精神,用科学思维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育中,实践教学对于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现在及将来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科学教育教师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升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从实践教学的课程、实验、实训、实习等方面探讨实践活动对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的作用;探讨实践活动对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发展的作用;探讨实践活动对培养高素质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高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中特别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此高考复习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