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力量,其网络消费道德影响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网络消费成了大学生的主流消费形式,但存在着消费结构失衡、消费金额偏高、消费认识不清等道德失范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可以从转变家庭观念、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会引导、提升学生德行四条途径予以教育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消费的动力不容小视,尤其是网络购物,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消费已经白热化。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和出现网络消费白热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研究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消费有自身的特点,师专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消费又有其特点。加强师专生消费的引导,让学生健康消费、高效消费是家长和社会的迫切愿望,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带来了异化的消费观,盲目追求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愚昧性消费、陋俗性消费等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对社会造成了不当的消费引导和价值认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也在日益变化,对其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也成为凸显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莉莉 《考试周刊》2012,(58):152-153
消费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责任密不可分,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消费责任,通过责任意识引导自身合理消费。大学生消费责任指的是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后果负责,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倡导当代大学生消费责任,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现象,有利于大学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及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它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差异性等问题。在消费文化已深入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使他们的生活走向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网络消费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新兴消费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方兴未艾。调查显示,大多数河南在校大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对待网络消费,充分发挥网络消费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少数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安全和维权意识以及非理性消费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网络消费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事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事关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主要表现为: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情绪化消费、炫耀消费和享乐主义消费,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引导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是当前社会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兼有女性和知识分子的特征,又和两者有不同之处。当前女大学生在消费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浪费行为,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媒介、动机等三个方面。要净化社会环境,建构女大学生自身积极健康的价值体系,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的来源、水平、特点、结构、方式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心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培养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学生消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的来源、水平、特点、结构、方式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心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培养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消费文化已深入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应主动关注大学生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导向,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使他们的生活走向良性轨道,实现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导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学生身体消费切入,从消费文化、全球资本、大众传媒和白领示范等四个方面剖析了身体消费的社会建构性,呼吁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警醒当代消费文化的缺失, 自觉从“美丽的陷阱”中突围。  相似文献   

16.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鼓吹享乐和消费至上的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不断向我国渗透,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出现了盲目超前消费、追求符号消费与网络消费成瘾的问题.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要从弘扬主旋律、强化主阵地、依托家庭教育、强化自我教育这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学生身体消费的社会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身体消费切入,从消费文化、全球资本、大众传媒和白领示范等四个方面剖析了身体消费的社会建构性,呼吁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警醒当代消费文化的缺失,自觉从"美丽的陷阱"中突围.  相似文献   

18.
陈雯  陈爱华 《江苏高教》2023,(1):98-102
审美消费是将美感获取作为主要诉求的一种消费样态。大学生是审美消费的先锋,其审美消费主要集中在身体消费、网络景观消费领域。当前,大学生的审美消费遭遇消费异化的伦理图景,即异化为炫耀性的符号消费、奢侈性消费、享乐性消费、低俗化的感官消费等,并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大众传媒、广告和时尚工业的运作,大学生审美素养欠缺和消费价值观错位是大学生审美消费异化的主要成因。为了超越审美消费的伦理困境,应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突出审美教育的精神价值,实现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质增效。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审美消费,加强消费伦理教育。第三,探寻生活美学,呼唤优雅消费,引导大学生在审美消费中迈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在大学生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大学生的不当消费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不当消费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感恩之心的缺乏、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足和不良消费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两点对策:一是社会要加强大学生新消费观的培养;二是大学生自身要注重新消费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消费不仅体现价值观,而且影响价值观。大学生文化消费以网络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使他们产生对价值观基本问题思考不足、对自我能力和价值认识出现误区、精神家园趋于荒芜。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吸引大学生文化消费、改善校园内外文化设施和环境满足大学生积极的文化消费需求、坚持校园主流文化阵地以矫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不良趋势等方式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进行引导,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