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的运用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本从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及与成人量词语言使用的比较,探究了个体量词“个”在儿童口语中的习得机制、习得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为指导,通过概率抽样实地考察,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吐鲁番世居汉族汉语变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探讨了吐鲁番世居汉族的汉语变异情况,研究发现吐鲁番世居汉族的汉语变异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长城内外,是农耕、游牧、渔猎三种文化类型历史和谐共生的地域。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不仅对长城内外“城国”“行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该地域汉族与北方阿尔泰民族语言间的接触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也至关重要。文章选取幽燕长城地带的汉儿言语底层为研究对象,钩沉历史表层、深层之个案,缀成系列,以窥该地域汉儿言语底层表象之一斑,进而尝试从地缘文化关系、借词关系、语言类型变异等角度进行历史语言学的比较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5.
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语言专业主要招收汉族学生,但亦不限制招收少数的民考汉学生。一般而言,汉族学生进校前绝大部分是没有维语基础的,包括口语的和书面语的。该专业在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多。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十亿多人;约占全国人口94%左右.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许多其他少数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成的,东汉时期始称汉族。本文拟就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族──汉族的历史变化做简要概述,希望得到指正。一、民族形成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汉语中只有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张晓宏 《教书育人》2001,(12):44-45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院校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具体说来,第一,“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属于应用语言学;第二,就应用语言而言,“教师口语”的内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应用而不是其他方式的语言应用;第三,就口语而言,“教师口语”的教学目的最终是培养师范生──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运用口语的能力,而不仅是培养一般口语表达技能;第四,就教师职业用语而言,这门课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探讨语言系统的分形特征及其功能变异。我们首先回顾分形的要义,并阐释分形机制之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化的方法论意义。然后,我们从分形视角重新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分析分形在语言系统中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分形是语言系统内的功能变异机制,在语言的个体发展、历时进化和即时生成中承担关键作用。最后,本文探讨语言系统分形的社会符号学基础及其对语篇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约翰·奥斯汀明确提出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行为的思想。语言行为说打破了语言表达论的传统认识定势。日本社会语言学界对人们的话语行为作了细致研究,探讨语言变异是怎样产生的。从语言变异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参加者的社会特征在语言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性别、阶级、种族、年龄、地位等。日语中的语言变异显示了人类语言行为的社会特征。确立语言是人类行为的思想使日本社会语言学取得丰硕成果。我国的语言工作者亦应关注奥斯汀语言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赵元任、吕叔湘等前辈语言学家的倡议下,也在欧美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下,汉语口语研究逐渐为大家所重视,这方面的著作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吴先生,我想就这个问题向您讨教。吴:汉语口语研究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语言学内部的原因,学者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口语才更真实地反映了语言的现状。不研究口语的语言学很难说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语言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达,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传播学、演讲学、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就必须要互通语言,这样就产生了双语或多语现象.汉语是中国的国语,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如果少数民族不懂汉语,那么就不能与汉族人交流,就不能吸收汉民族几千年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汉语能力,新疆各院校普遍开设了汉语课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口语方面.如何上好汉语口语课,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作为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两者比较,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听”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而“读”和“写”则是一种间接  相似文献   

12.
句法变异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其研究对"句法演变"、"普遍语法"、"儿童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示。由于在变项确立、语料收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句法变异的研究进展还不太令人满意。利用口语语料库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和句法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语言专业主要招收汉族学生,但亦不限制招收少数的民考汉学生。一般而言,汉族学生进校前绝大部分是没有维语基础的,包括口语的和书面语的。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前期进行维吾尔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期主要是知识的运用和加强,并有语言实习和教育实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哲学和语言学视域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了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及其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蕴含的语言观,从中归纳出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五个层面体现出的"语言工具论"的哲学观念,以及"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的语言观念。体现出他的语言观是维吾尔族民族智慧的储存库和历史记忆的档案。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语篇的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界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社会语言学在一般中国语言学者的认识中,也主要研究的是诸如地域方言、语言规划、流行语之类的问题,可是,在西方近年的语言学研究中,不但政治语篇研究早已蔚为大观,其中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于政治语篇的考察,如依据“身份”、“习性”、“漫骂语”、“标准化”等概念的考察,既深化了对于政治言语行为的分析,也有效拓展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鉴于国内尚无系统论述多维度分析法理论和实施方法的文献,本文介绍了多维度分析法的起源、理论基础和创新之处,综述了三十年来多维度分析法在语域变异、学术语篇变异、方言和性别语言变异、历时语域变异和跨语言变异等多个语言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详细讲解了多维度分析法的操作方法。本文对多维度分析法的系统阐述有望推动和促进国内多维度研究在多个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开始从对语言结构、语言系统的研究转向对语言交际、功能 方面的研究。研究“使用中的语言”已成为现代语言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篇章研究 已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符合语言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自然资源丰富,有蒙古族、汉族、达斡尔、鄂温克以及鄂伦春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无论从历史学、地理学以及人类学的角度还是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看,"一定的音乐与该音乐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语音特点、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民歌在这片土地上具有浓郁而显著的地方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笔者就汉族民歌在内蒙古的地方性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梳理,以期这一结论可以为热衷于内蒙古汉族民歌研究的同仁,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一书中,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系统的三个互补性:词汇与语法、[语言作为]系统与[语言作为]语篇以及口语与书面语.通过讨论这三种互补关系,韩礼德对其所倡导的“适用语言学”理论作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事实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还涉及了许多类似的互补关系,如“及物与作格”、“创造与转换”、“肯定与否定”、“情态与意态”、“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析取与合取”、“一致式与隐喻式”、“内部与外部”以及“理论与实践(或应用)”等.系统描写和分析这些互补性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建构“适用语言学”理论的意义.这些互补模式体现了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的本质特征,也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研究史表明,不同的科学都曾力图解决语言的问题.首先是语言学——完全用来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从古希腊时代起,语言就处在哲学思想的视野之内,哲学家们出于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和逻辑的需要,专门论述了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柏拉图从语言的意义就是其指称的观点出发,得出了他的理念实在论;亚里斯多德则由分析名词与动词及形容词的关系,进而区分了实体与偶性;而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学者则将对语言的研究从哲学思想内部划分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乔治亚斯称之为“语言的艺术”.在十九至二十世纪,根据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符号学这些知识领域自身独立的程度,它们中的每一种不仅表示出对语言的一定兴趣,而且往往希望单独能够认识并解释语言的纵深规律.由于出发点不同和认为某种科学方法具有认识特权而形成的这种对立,我们至今也可以见到.例如,雷柯夫把语言学解释成“认识语言学”,而韩礼德认为语言学应该是“系统语言学”,莫里斯把语言学看作为“实用符号学”,齐夫则认为语言学应是“数理语言学”而查德却视语言学为“模糊语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