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学理论是将"文章"定义为"广义文章"与"狭义文章"。无论是广义的文章还是狭义的文章,都能作为阅读的对象,也能作为审美对象。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需要。根据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审美形式,可把审美教育概括为感受自然美、领悟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品味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鉴赏散文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通过欣赏画面美、体悟情理美、品味语言美来鉴赏散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选人的名家佳作,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再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阅读欣赏散文,要针对散文“美”的特质,进人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感情,感悟哲思。  相似文献   

4.
故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笑话、小说等,凡一切带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都叫故事;狭义的故事,指除上述体裁外而具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儿童故事是指为儿童编写、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本文所谈的是狭义的儿童故事。儿童故事取材广泛,情节完整,故事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那么,怎样依据儿童故事的特点,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欣赏呢?一、重视情节的开展,加深儿童对人物事件的印象和感受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示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要素是…  相似文献   

5.
语言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体现在文采美、修辞美、情思美等诸多方面,若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品味语言作为切入点,赏析散文作品,那么学生就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散文赏析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散文语言展开鉴赏品味,尝试总结其特点,体会其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语言建构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穿插背景,深化思维有些散文作品语言比较平淡,容易被阅读者忽略,但是在这朴素的语言背后实际上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选文类型,散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类文类。优美的语言是优美散文的立足点,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语言描绘的画面,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有效地达成散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根据散文的特点,提出散文教学要善于设置情景,引入意境。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总体思路,抓住文眼,理清文脉;从微观上进行必要的表现技巧分析和细致的语言品味。从而达到提高散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北师大版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它们具有自然风景美、语言美以及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赏析式教学策略,设置情境、品味语言、朗读指导等方法,能更好地把写景散文蕴含的自然风景美、语言美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顾名思义,随心而得,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正是因为散文"形散神聚"中的"形散",一些老师在教学时散文散教,让学生坠入教学的迷雾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散文教学唯有做到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才能让我们通过整体把握、细处揣摩,真正品味出文本的语言美、文章美、文学美和文化美。基于此,笔者对于散文教学如何落实教学思路的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鉴赏散文,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通过鉴赏、揣摩、品味朱自清散文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自然而真实,朴素又优美,并且富有音乐美,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传递人类文化、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鳃读文本,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词、美句,更需要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人手: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文学欣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枝一叶的细节,挖掘其中的语言韵味,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呢?  相似文献   

13.
首先,就散文的语言而言。散文的语言美是多方面的,有的散文语言表现出极强的音乐美,语音上和谐、有节奏,语言形式上讲究对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的散文语言简练、精致,如《爱莲说》;有的散文语言极尽铺排之美,如《阿房宫赋》……在散文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品味其中的美,就既可让学生学习到作家们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又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美在何处,为什么美,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其次,就散文的情感而言。情是散文的生命所在,缺少了情,散文也就失去了活力。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语文实验教科书,选入了大量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这些优秀散文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和“动情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散文特点,对散文进行“美读、品味、欣赏”三步教学法,注重审美教育、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感知美、品味美、鉴赏美的综合能力。一、美读课文,感受美美读的形成最直接地来源于朗读训练,美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声传情,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急缓,把语言中包含的情、理、意、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于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蕴的人格美,进而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内容的美。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感受和欣赏美呢?一、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千姿百态,欣赏其…  相似文献   

17.
<正>《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语言精美、富有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仿佛在进行一次美的旅行。一路上我们陶醉于那如画的紫藤萝,欣赏着语言之美;一路上看着那流动的瀑布,欣赏着生命之美;一路上体会着作者情绪的变化,欣赏着结构之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联系生活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美,分析美,感受美。一、通过朗读,品析语言之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件,是散文美的重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对初中生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今,很多教师认识到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揣摩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特别是散文,其语言朴素、自然、流畅,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所以,散文教学更需要有效品读语言的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引导,或者放羊式地任由学生自由品味,或者引导方法简单、程式化,只限于抓形容词、动词,抓修辞、朗读。这样粗略的品味往往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学生很难真正触摸到作者语言的精魂。  相似文献   

19.
<正>品读,就是精读、美读、赏读。品读,在于对文章的潜心揣摩,从而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会语言内部深刻的意蕴;在于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做到品味细致,积累丰富;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文章诸多的美点。品读式教  相似文献   

20.
<正>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散文组合,本单元导读中有一条教学目标:"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一句话,难倒了授课者,什么是反复品味、欣赏,难道把这一句或是一段文字让学生多读两遍就能品出了,如此神奇的重复性动作就能一步到位地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