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逐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文学的美,是通过“情”来体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情感人,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心灵,美化人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做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尤其是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审辨美、创造美的能力,蕴育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在学校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学占着特别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学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将使人自身各种因素协调发展,使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步前进。审美教育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所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要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机进行,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拟从语文教学的几个方面,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探讨一下怎样从审美教育角度上好语文课。 发掘文章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建筑艺术大厦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都是由语言来…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教学生怎样去鉴赏文学作品。而文学鉴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就要遵循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有三个层面:语言一形象一意蕴。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应当从它的表层语言入手,先感受作品的形象,再展开联想,逐步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5.
张剑 《现代语文》2010,(8):86-87
一、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关系 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言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语文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任务。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知识教学问题,规律性的语文知识还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掌握语文,举一反三,但知识“点到即可”,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具有审美情趣及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尤其在培养新一代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美丑的能力,净化灵魂;它能借助于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它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所以,美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项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务.美育主要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人在赏心悦目中受到教育、而语文教材正好具备了这些因素.因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较高的思想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可以说都是美的化身,美的体现.这些作品的教学,无疑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同时,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逐步掌握祖国语言,而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也正是美的体现.由此可见、语言教学中的美育,具有比其他课程教学中的美育更深远、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邹国飞 《现代语文》2009,(7):111-112
无论是教育方针,还是新课标都强调“美”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美”即“美育”,审美教育。美育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独特的内容和魅力,它的作用毋庸置疑。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语文教师应凭借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有意识地进行美育渗透。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语文教育呈现出纯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即加强人文教育,塑造人的灵魂的功能却被忽略。文学作品教学也深深打上功利性的烙印。很多教师完全不顾学生实际,或用作题方式解读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借助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等为媒介,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而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教师应该立足于文本,来感受美、体验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作为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材精心收录了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诗歌到寓言、传说,再到小说、散文,无一不体现了文本的语言之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地发掘文本美的因素,反复品读、想象,去感受文字中美丽的景色,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受到感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懂得如何区别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优秀的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不是纯客观地描写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吴东 《小学生》2012,(11):68-68
语文教学,除了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一、凭借内容感知美1.文学美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周总理,努力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即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新大纲”关于“教育内容和要求”一章中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它明确指出:“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相似文献   

13.
陈洪 《教学随笔》2014,(22):158
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育中最基础,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文学就是人学。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作品中都能得到体现,对学生的人格和内心的精神世界都能产生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人文价值为最本质的追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刘泽 《现代语文》2014,(10):112-113
审美教育也简称为美育,它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被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赏析,同时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各式情感,是一种美的认识过程,因此其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审美教育。但是,如何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失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又是摆在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对如何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作些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地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作为美的事业,语文教材作为美的宫殿,是它的特性以及它在美育教育中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推动美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美的使者。一、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其特征的,它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审美理念的表现形态是文学化和艺术化的,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审美教育的差异所在、特征所在、优势所在。第一、文…  相似文献   

16.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香 《教师》2012,(16):36-36
美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德育、智育、体育不能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的特点是人文性强,它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为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小说、童话、寓言和科学文艺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许多名篇佳作。儿童文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更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不充分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不潜心发掘它的文化意蕴,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人文素质培育,主要得益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滋润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要努力凸显文学性,增强文本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换言之:语文教学,“教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语文课上要十分重视对语言文学的揣摩、感悟、积累和鉴赏,努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浓浓的文学味,与儿童结下深深的文学情。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 ,即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 ,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新大纲”关于“教育内容和要求”一章中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它明确指出 :“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同时“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另外 ,在“教学中就重视的问题”方面 ,也有了“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美,处处体现着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而美育会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巩固既得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美育的途径。一、在美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对人存在反作用,环境影响人。美学家也特别强调和讲究环境育人,环境的美育功能在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选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元素。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交流分享、发挥想象等方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