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材料:2001年4月,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协定。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3年10月6日“,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开幕。中国文化年将在法国举办300多项立意新、质量高的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展示活动。2004年10月10日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会讯     
《留学生》2013,(12):6-7
纪念欧美同学会100周年暨中法建交50周年“世纪与半百”活动在京举办 2013年10月12日,为庆祝欧美同学会建会100周年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妇委会联合留法分会、爱客法语文化俱乐部共同举办的“世纪与半百”活动在欧美同学会举行。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科技参赞包若柏、文化参赞周子牧与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端木美、留法分会副会长乌兰高娃、郑宏和秘书长刘泽文、妇委会秘书长姜庆明以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法国中国工商会代表及1964年中法建交后首批赴法留学的老学长、新一代中国留法学子一起,参加了当天的“双庆”活动。  相似文献   

3.
6月1日下午,在南河沿那座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欧美同学会会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就即将参加的“21世纪中国”系列研讨会的有关问题接受了几家媒体的记者采访。韩启德说,研讨会选在法国巴黎举行,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200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40周年,又值中法文化年。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与戴高乐总统的领导下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这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为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两国政府决定从2003年秋至2004年夏为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从2004年秋…  相似文献   

4.
中法文化年     
中法文化年包括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和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已于2005年9月落下帷幕。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法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也有很长的历史。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对于两国的文化交流来说是一件盛事,也是一次近距离接触我们喜爱的法国明星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用“源远流长”来形容中法教育交流毫不为过。我曾先后在我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工作近八年,这八年给我留下了无数值得怀念的记忆。令我体会最深的是中法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两国人民对于对方文化的崇拜。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变迁。从“义务为本”向权利本位的过渡、从注重公权到保护私权,是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特征。在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借鉴西法文化、弘扬中法文化传统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融通古今”、“会通中西”应是建构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中国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举出国勤工俭学。1916年3月,为“发展中法两国之友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曹在法国学者的支持和合作下,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次年,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1920年,华法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闻点击     
1、读下面一段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胡锦涛说: “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是增强文化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年活动,展示古老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____反映当代中国文化的创造活力,这必将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9.
夜已深,浦东国际机场却灯火通明。这灯火映红了孩子们兴奋的脸庞这灯火照亮了家长们期许的眼睛,7月1曰零点,上海市教育代表团一行170人从这里出发飞越太平洋,赴浪漫之都法国巴黎参加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的“压轴大戏”——巴黎“上海周”活动,展示上海学生的才艺,传递中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期刊博览盛会──中国期刊展于2001年11月 1日至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这个展览是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展览分为中国期刊方阵展区、中央部委期刊展区和地方期刊展区(2个),参展期刊7000多种,集中展示了我国期刊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刊参加了这次展览,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为广东省、为华南师范大学争得荣誉。 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是新世纪初叶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发挥名刊、大刊、重点期刊的优势和示范作用,深化期刊…  相似文献   

11.
陈梦竹 《考试周刊》2009,(28):237-237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自然条件、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使东西方法律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然而从西方法治理论中法之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视角透视“无讼”.可以发现:不同的法律文化有着极为相似的法制机理和社会理想。当代中国应以理性的态度寻求法治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栏中法二十一世纪先进材料展望研讨会召开“首届中法21世纪先进材料展望高级研讨会”于1998年1月10日~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会议以“先进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为主题,着眼于材料科学与力学的学科交叉与渗透。中法两国科学家同堂...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发展应该以政治多极、经济多元和文化多样为主题,这是中法两国共同的立场,是中法互办文化年的启示,更是中法两国对世界做出 兼容共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法最早的合作办学形式,里昂中法大学(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曾对中国出国留学和中法教育交流产生过积极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增进读者对里昂中法大学这个特殊时期产物的了解,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中法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中法两国地学界跨世纪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中法青年科学家的相互了解,推动实质性的合作研究,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共同组织的“第一届中法地球科学青年科学家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5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法两国科技合作始于1978年。近二十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与法国同行在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及地震预测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1998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双边混委会议,决定将地学纳人由中、法政府间科学技术混委会管理的“前沿研究计划(PRA)”。来自中、法地球科…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1日,新世纪的第一个金秋,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期刊展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期刊界的世纪大阅兵。走进“中国期刊方阵”展区,你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在提到《中法黄埔条约》时说;“同年(1844),法国侵略者也强迫清政府在广州附近的黄埔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又增加了在五处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1987年第2版第103页)。新编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相似文献   

18.
将青花瓷作为研究重点,以图像而非文本作为研究主体,从图像视觉文化出发解释中国对于欧洲园林景观的影响.16世纪青花瓷崛起为中国瓷器的主流,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景现图像之一,欧洲人通过青花瓷认识了中国的景观艺术.法国“英中式园林”的出现,可印证青花瓷作为视觉文化参与了中法景观文化创新与交融的过程.中国景观文化引发了欧洲造园艺术理念的转换,由此开辟了欧洲造园艺术中西合壁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04,(3)
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今年6月11-13在法国巴黎举行。 据组织者介绍:200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40周年。为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两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法文化年,推动中西方文化与交流,推动文化艺术的普及,2004年12月22日晚7时,欧美同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新年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音乐会特邀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留法学长刘育熙进行小提琴独奏专场义务演出。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教育部人事部等单位的领导,总会、分会、各委员会的领导,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部分会员和北京大学的师生两千余人前往聆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文艺委员会主任白淑湘主持音乐会并致辞。“新年音乐会”的筹备工作得到了韩启德会长和北京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