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明海 《小学语文》2008,(11):10-11
尊重教材文本,切实把握教材文本,发掘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根据教学实际要对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做些取舍与整合,但是不可抛开教材文本的内容资源而“在碗外找饭吃”,背离教材而另搞一套。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漠视教材,架空教材,抛开教材文本的教学资源,把教材文本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摆设”而随意拓展与发挥的教学行为,只能导致教材文本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语文教学文本的重要研究内容备受关注。在最新版的课标中没有完整且系统的相关内容阐述的情况下,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试图寻找确定教学内容的新出路。面对这种现状,确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文章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写作背景、文体、学情、编者意图及教学文本本身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也就更加易于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当中要根据文本确定相宜的教学内容。既然是“根据文本确定”,那么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种种因素。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取舍教学内容时,如何综合考虑“体式…‘关键”“重点”等几个文本因素。一、体式 体式是对文章体制、结构和样式这三方面的总体概括。确定教学内容需要认清文章的体式特征,把握文章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一批学者的深度介入下,经过几年讨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然人们还没能为一线教师在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中解决多少问题,减轻多少负担,但在理念上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观点有: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不能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中找到生发的点: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挖掘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要依据文本体式去确定教学内容,文本没有的就不必去教;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材编者的意图,弄清编者希望我们教什么,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教材体系里,要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用教学的眼光阅读文本必然会存在着取舍:文本主题的取舍、阅读价值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作为教材,语文教育者更应学会从"教学"角度进行取舍。备课取向:在主题意识与语文意识间取舍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文,通常会有几种备课取向:走近孔子、走向古文、走向尊师、走向思维方式、走向表达意识……编者把本文安排在"尊师"单元,该单元还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不少教者从单元主题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走上主题教学之路。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是  相似文献   

6.
教师平时的备课,每次面对文本,总有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的困惑。因为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等因素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呢?对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慨语文"难教"。语文的教学文本多样,内容丰富,往往令老师们难以取舍——不想错过文本任何一处精彩。这样,尽管教师尽心尽力地"教"得很多,但学生得到的却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者认真解读文本,仔细甄别,把握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助力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教材中的文本是编者从众多文学作品里精挑细选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这就决定了教材里  相似文献   

8.
教师平时的备课,每次面对文本,总有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的困惑。因为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等因素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呢?对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读完潘和华老师执教的《峨眉道上》,就一个感觉:干净。干净不是简单。所谓干净,是说它洗尽铅华,深得自然之道。没有对主题进行人为的拔高,没有远离学生的抽象语言,没有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谓干净,是说它有方向感。课堂应该允许旁枝斜逸,甚至不妨有一些枝蔓,但不能迷失方向。潘老师的课是生成的,但是是有明确方向的生成。所谓干净,是说它明于取舍。每一个教学文本,都可以被演绎成不同的教学故事。重要的是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就意味着取舍。有所弃才有所得。正是大刀阔斧的取舍成就了潘老师课堂的干净利落。所谓干净,不是说不允许课堂长出任何“杂草”——问题的关键,是不要“草盛豆苗稀”。干净,不是教育的最终追求,但每个老师或许都应该学会追问:自己的课堂杂草丛生了吗?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1,(25):25-25
张华在2011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撰文认为,取舍是教师施教的一门艺术,解决语文教材的取舍要做到以下四点:①捕捉文本亮点,寻求教学突破口。每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情感价值、语言风格、探究空间等不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捕捉文本的亮点,从而寻求到最佳教学点来展开教学,发挥文本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是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理解就不存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主观性较强,不能将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地等同于“学会”“掌握”或者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持一种怎样的理解观?如何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呢?以“理解”为核心的当代解释学,是人文学科领域内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它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策略,更要关注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是具有双重价值的特殊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关注言语智慧,内容的整合要突显中心目标,内容的拓展须彰显语文魅力。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提出: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语文课的重点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确,不管多么熟练、新颖的教学技巧,如果没有找准教学目标,选准教学内容,也只能是南辕北辙。为此,我们一直在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们感到最难的是拿到一篇文本不知如何选取恰当的语言训练点,找到几个语言训练点后又不知如何取舍,教学时面面俱到,生怕遗漏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从研究文本入手,突显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不管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的遴选,都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针对个体儿童,量身打造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依循困惑点,在量身打造中辨析文本;捕捉好奇点,在量身打造中深化文本;开掘兴奋点,在量身打造中拓展文本。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顺应语文学习环境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高效益、低消耗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投入较少的成本,赢得较大的收益,并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快感,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一、有效钻研文本、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巧妙设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地钻研教材,一要抓住年段训练重点,二要结合文本本身写作特点来研读取舍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具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正>时下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话题很热,很多专家都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王荣生先生就曾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但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后,发现现在所学的课文涉及的"意"和"文"众多而芜杂,不可能全部原样作为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应该  相似文献   

17.
正读写结合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好方法。当然,读写结合也需要讲究策略:学生阅读的时候在何处停下来写、写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研判、有取舍、有设计,努力发掘一篇课文中适合且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把这一个训练点写成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一、寻找内容独到处一篇课文中,可教的内容非常多,都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不仅不可能而且绝对没有必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哪些是必须教的哪些是可以不教的,那些作者精心选择的内容,必然能够体现内容安排上的匠心所在,这就是教师不可放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谢安仙 《学子》2012,(12):88-89
一、钻研课后题,能帮助教师解读文本有效备课,第一步当然要正确解读文本。教师拿到一篇文章,可以教的可以悟的点很多,哪些可以确定为教学内容,哪些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出分析、研究,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而课后题就为教师正确、快速地解读文本起到...  相似文献   

19.
1.从教学内容看,变文本内容为专题内容,能真正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文本变为专题,需要一个解读文本、取舍文本、重组文本甚至创造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教师必须深入文本,并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更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需要找到一种转换的办法。以《陈情表》的教学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出如下路径:取舍鉴选,确定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定位教学目标;提炼还原,精心设计问题;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