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是围绕课程教学展开,为完善课程教学而形成的高校教师合作的新形式。从教师合作的视阈下审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认为教学团队合作凸显了教师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师合作推动个人专业发展的实质。教师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合作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参与合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任务,提高教师的合作意愿,成为教师合作文化由人为走向自然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在于使团队成员形成教育之智并养成教育之德,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通过加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加大经费的投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就一门课程的学习仅关注教师或学生一方的团队建设显然无法取得最佳效果。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施中借用团队合作理论,立足教与学两个视角组建教学团队与学习团队“双团队”,可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双团队”组建过程中应遵循关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首先要选拔并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同时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建立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积极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囤,完善专业教师团队的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对专业教师团队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经验,提出建设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策略,包括建立“双元两会”管理机制,做好专业层面顶层设计,指导教学团队建设;以实战为媒介,双向激发校企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打造校企混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战项目导引,设计项目模块化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合作文化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二是教师的合作文化有助于整合教师的群体性资源.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是:建设高效的教学文化;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7.
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决定项目课程改革的成败.文章分析了食品类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及项目课程的主要特征,指出要全面推进项目课程改革,就必须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企业素质、实践知识、创新能力,教学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教学素养,而顶岗实践、挂职锻炼、企业兼职、教学技能培训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丰富专业教师岗位经历,增长实践经验,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团队是由体育专业或大学体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就当前的现状阐述了构建体育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而根据高校体育院系自身的特点应从建立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合作氛围、建立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建设一流《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团队为目标,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以解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将课程教学组的老师凝聚在一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双语教学、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实践结果表明,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渭南师范学院代数学教学团队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为依托,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优化了团队师资结构、代数学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代数学课程群;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实现了教学改革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增强了团队竞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兵 《辽宁高职学报》2013,(9):53-54,58
高等职业教育须始终突出其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上,要使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使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能力;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要使软硬件环境尽量与实际工作环境贴近。围绕职业需求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对推动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对于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应本着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开放化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标准普遍实施--高等师范课程改革--专业资料室建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通过研究"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可知,高师书法专业资料室应该是高师美术专业资料室的组成部分,其建设范围受制于"新课标"和书法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征集采购是高师书法专业资料室建设的有效策略.实践证明,高师书法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对部分学生形成书法特长以适应"新课标"规定的高中书法课程的开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需要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然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工具化、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教学评价一元化。当前高中英语的关注点应该集中于评价制度、英语课程方案、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主要策略是变革高考评价制度,以监督并保证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修订更适切的课程设计方案,让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趋于多维,让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统一的特点;建立教师支持系统、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保证教师从教学信念到教学行为都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能。当前,滇西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面临着几个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建设逐渐弱化;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状况堪忧;教师教育专业硬件及师资匮乏;缺少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的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正确认识教师教育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教育;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增设高中新课改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与环节;五是建立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建设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实训环节、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重视专业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规范考核制度、完善实训软硬件建设以及提高专业教师待遇等解决对策,并指出今后10年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师成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构建的中坚力量,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如何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延伸美术课堂教学成为美术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文章以四川省夹江年画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例,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旧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高速发展,时代需要开放式的美术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原则上,应以学生为本和实践导向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明确知识技能培养目标,采取多样结合的教育形式,制定客观、反思的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课程性质定位不明、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本末倒置、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速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准,加紧制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物化课程服务课程,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以保证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