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留学生》2002,(7)
中国留日同学会近期对中国留日学人状况做了一个调查,本刊摘录其中对于留日学人的留学心态的一些调查情况。一、留日学人选择留学的主观原因从整个留学人员的情况看,他们选择留学都是怀着一定的理想,为了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所学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从调查中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教学方法中国化的过程中,留学生的作用举足轻重。总体来说,他们对近代先进教学方法的引介历经了对西方教学方法的引进、移植和实验,进行理论反思以及中国化实验探索的三个阶段。具体来说,通过对从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留学生群体历史背景与行为进行论述,并从中分析出在我国封建传统教学方法向近代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过程中,以留日、留美学生的表现最为活跃,他们为了实现"教育救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又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早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时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社会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它的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为世界公认和惊叹。但是,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能在中国产生,却产生和发展于一直比中国落后的西方。这一似乎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十五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向近代科学技术迈进的途中,为何让西方人捷足先登了呢?换言之,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当然,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发生和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结构和特质上存在的许多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机制乃是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奉上一点愚虑所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但在近代落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需要论以及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紧密结合出发,把中国近代不能诞生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中国不具备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动力与原创力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留日和留美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马永斌刘文渊中国留学史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多世纪以来,数逾10万的留学生远涉重洋,前往异国他乡,艰苦求索,以实际行动加强了东西文化交流。他们肩负着西学东渐和华风西被的双重任务,他们是吸收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