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确定位置——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方向及第一排、第一列等表示物体具体方位的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快乐足球--比例尺"单元信息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上下与左右。这些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最后的数学故事又是理解“前后”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王军 《教育》2015,(7):18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因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三次试教,听取年级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比较精彩地讲解了《确定位置》这一课。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再到最后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一)。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对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6.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是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说课部分:哈尔滨市复华小学张晶】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课。1.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本单元的学习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2.学生分析:学生已有了一些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认…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从情境人手,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新知并灵活运用,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它是建立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以及二年级(上册)学习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基础上的。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第一段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0.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份第四单元教学内容。该单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用小数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化聚等五节内容。其中,小数的意义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为小数各部分名称和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第三课时为小数的读写及应用。“小数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本节,本单元乃至整个小数教学的重点。一、相回教材特点,落实教学目标本课知识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已有的小数(三年级)、分数(四年级第一学期)初步…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我的说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 nit2“At a party”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根据特征认人,这是在第一单元所学句型“W ho'sthat…?H e’s/She’s…”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学习。根据课时划分,我确立的教学内容为第一、二幅图和表示家庭成员的6个单词,以及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的重点。2.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一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我的说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2“At a party”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根据特征认人,这是在第一单元所学句型“Who’s that…?He’s/She’s…”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学习。根据课时划分,我确立的教学内容为第一、二幅图和表示家庭成员的6个单词,以及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内容特点与教学困难(一)知识容量大,学习课时多,知识逻辑层次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教学用书》建议用18课时教学,是本册中课时数最多、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单元。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2.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2——15页,是“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本单元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而“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结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展开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左右对称)。认识并能找到其对称轴,体验左右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确定位置的经验,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掌握了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能够描述较大空间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肃霜 《河北教育》2009,(10):32-34
【教学预设】 一、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策略构想 1.本节课学习哪些内容? 《可能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其它两个课时分别学习“生活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可能性”,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把第一课时作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处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那么,以前所学的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这只是定性的描述.此时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模糊的.不具备数学上的对物体所处位置进行定量描述的“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徐东玉  陈喻 《贵州教育》2008,(10):25-2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页~88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出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单元.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本单元共分3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导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小数 ,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既是小学生对数的概念与范围认识的一次扩展 ,也是对分数本质意义认识的一次飞跃 ,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课的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及分数应用题等相关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导学设计】一、提供相宜的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看图 ,按要求写出合适的分数。1)图中的空白部分用()()表示。(2)图中的阴影部分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