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让保 《甘肃教育》2007,(5X):37-37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教后记"不仅可以积累和丰富教学经验,使教学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纰漏,以记促思,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发现、创新,便于更好地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后记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计划”范畴,有别于教案。它通常是指教师课后写的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回顾与反思,所以也叫“教学后记”,教后记作为课后教学反思的外显形式,比起教师内隐的、没有形之于书面的教学反思来,它显得更加明晰且富有条理。  相似文献   

5.
“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的文字记录。教后记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捷径,是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教师撰写教后记是以反思教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撰写教后记必须坚持以下五大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课堂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情境化特点。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得失情况作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师在教学之后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记下课堂教学的有关情况,而不要将课堂教学情况搁置起来待以后再通过回忆来检索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6.
每位教师课前在钻研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编写而成的教案,不管经过怎样的精心设计,毕竟是用文字绘写的教学蓝图,拿到课堂上付诸实施,必然会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是"得",是"失",是"得""失"兼而有之,经过回顾反思,皆可择其要者收入笔底。怎样写小学语文教学后记呢?笔者认为:记一孔之见;记疏漏失误;记精彩生成;记再教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写“教后记”。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即使有的教师写了 ,也不过是几句套话 ,毫无使用价值 ,也不是教学感受。因此 ,探讨“教后记”很有必要。教后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每一课时授完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 ,并把教学感受经过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必要。通过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 ,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论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便今后矫正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1 查找“病因” ,探索矫正如果在每一次教学后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  相似文献   

8.
教后记,也称课后记,又称教后体会,也就是课后心得.教后记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以及对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的记录.教后记既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升华,它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记》中说:"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比起成文成篇的教学反思来,教学后记确实是很多教师授课后容易忽略的,我感到它但却是课堂教学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后记的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改善师生关  相似文献   

10.
教后记: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善斌 《教师博览》2006,(11):24-27
把教学活动的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而精美的教学之链,使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如何使自己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怎样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让教师走向成功的多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中,教后记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的十分有效的形式。教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记录。这种记录,并非每见必记、所做必录,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考察、反思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作…  相似文献   

11.
教学后记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需.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学后记应该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灵感等记录在案,然后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13.
后记,是对备课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反思与补漏。后记是语文教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与教案不同。后记是指写好教案并上完课后在原教案后边记录下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作一总结,内容可多可少。有人称它是点睛之笔,也有人却往往把这一环节忽略,这里,我就关于为什么要写后记及其作用和写法.与青年教师淡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冯红 《科学教育》2010,(4):71-72
1教后记的着笔内容 教后记就是教过一节课后,教师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的反思,对成败得失等经验教训所作的记录。写教后记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如何写?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在教师对上节课作全面回顾、体味和搜集了学生住处反馈之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相似文献   

15.
写教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 ,使课堂不断优化和成熟。因此 ,写教后记与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同样重要。怎样写教后记 ?教后记 ,记什么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1 记成功做法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 (如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引入、韵味丰富的口诀、现象更加明显的改进实验等 )记录下来 ,目的是提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例如在“合理膳食”的教学中 ,在介绍了国家即将实施的学生饮用奶计…  相似文献   

16.
写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有: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学生问题、记教学机智、记“再教设计”、记同行评价。教学后记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记录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环节。写教学后记,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教学后记该记些什么呢?一、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就是把教学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备课钻研教材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练习方法,巧妙的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引入等。坚持写教学后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这笔财富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教师常常会写"教学后记"或"教后感受",但一般缺乏对教学的深层反思,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及案例分析,针对对反思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构建及运用做了简要阐述,和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19.
赖铭达 《广东教育》2006,(11):38-38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的修养方法为我们今天教学所用,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回顾。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做出更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并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本人在教后记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人的教后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李夏阳 《考试周刊》2012,(7):139-139
我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记不清从何时起,我已养成了写教学后记的习惯。通过几年的教后记录,我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教学后记的认识谈谈体会。一、什么是教学后记?一节课上下来,对教师来说,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执教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