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有两种基本图形,如图(1)是“A”型图,图(2)是“X”型图,它们都是由DE//BC构成比例线段,在解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相似三角形中的“A”型图和“X”型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有两种基本图形:“A”型图(图1)和“X”型图(图2).它们都是由DE∥BC而构成比例线段,在解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相似三角形中的“A”型图的“X”型图在解题中的应用.图形特征:DE截△ABC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且DE∥BC,由DE∥BC得  ADAE=DBEC=ABAC,ADAB=DEBC=AEAC.证题方法:以平行线为桥梁,寻找或构造“A”型图和“X”型图,探求解题思种.例1 已知:如图3,在△ABC中,DE∥BC,BE与CD相交于点O,AO与DE、BC…  相似文献   

3.
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相似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寻找或构造基本的相似模型转移“线段比”,以构造“A字型、8字型”为例,解决了一类求线段比的问题.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改编并给出了10种构造辅助线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展现了添加辅助线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解证线段成比例问题,当图形中没有相似三角形可用时,可考虑引平行线,构成两种基本图形:“A”型、“X”型,如图1,来寻找成比例线段.在引平行线时,应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5.
不管什么样的应用题,都有一个解题的“切入点”,找准了这个“切入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介绍结合线段图,从“剩余等量”切入,巧设单位“1”,转化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虽然感觉上是弄懂了,但在实际解题中普遍存在对“三个中期图”和“三个后期图”无法判断的问题。采用推证法教学可以使学生简单明了地辨认“三个中期图”和“三个后期图”。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第二册(人教版)P.76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图1);高中生物选修本(人教版)P.84有:“细菌的生长曲线图”(图2)。笔者研究发现,两图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证明“a=b+c”型问题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所谓“截长”就是在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一条短线段,再证明剩余的一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所谓“补短”就是在一条短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一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再证明所得的整条线段等于长线段.下面以  相似文献   

9.
陈明毅 《考试周刊》2011,(85):76-77
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其独特的作用,而应用题的方程求解与算术方法求解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线段图”的分析方法时四道例题进行算术求解。在例1、例2中,当线段图画出来后,只需简单说明,不用列式,就已经得出答案。而在例3、例4稍难的应用题中,分析清数量关系再加上线段图,也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进行求解。同时,本文对例2、例3、例4也给出了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01.7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课题7《能赶上火车吗》的教学目标分别确定为: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并强化画线段图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一个阶段的解题实践,已经意识到了“线段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但遇到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却又画不出“线段图”的学生却占多数,这事实上就从反面又一次地明确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并强化画“线段图”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73):60-62
三角形和二次函数两块内容的综合是初中数学最突出的综合内容。本文通过确定直角三角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特征,介绍题型,剖析解法,对"K"-型图相似三角形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分层画线段图“倒推而上”的方法进行解题,起到了突破要点、化难为易的作用,因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和二次函数两块内容的综合是初中数学最突出的综合内容。本文通过确定直角三角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特征,介绍题型,剖析解法,对"K"-型图相似三角形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线段图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小学生的帮助很大。编写应用题时,语言都比较准确和精炼,加上题目中的关系有时比较复杂,学生解决问题时就感到棘手。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审题,理顺数量关系。运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画线段图的意识,养成运用线段图思考问题的习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贵莲 《学苑教育》2023,(1):32-33+36
画线段图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特点的解题方法,能够将抽象的题目文字转变成直观的图像,进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抓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复杂的数量关系,实现高质、高效解题。鉴于此,文章基于线段图的有效运用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在全面分析线段图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础上,基于实践的层面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中“主题图”开发“四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需要教师进行两度开发,新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新生事物,在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题图”的教学功能,需要教师念好“四字经”,即增、减、改、编。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小学数学线段图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师小学数学的能力,文中从线段图的特点入手,详细地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线段图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线段图教学的“三化”——形象化、直观化、实用化教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可选的有效教学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画线段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策略。通过画图,把纯文字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量之间,去除非本质属性,抓住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解题的思路,成为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解,取出其中对于解题有用的关键部分或基本图形,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概括为两个基本图形,即“A”形与“X”形,如图1,它们在具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可起到微妙的作用:形象直观,线段图巧化变量利解题;条理清楚,线段图速析条件好判断;开思启智,线段图发散思维促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