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晏子使楚》中的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也有同选一篇(或一种)文章的情况。《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则故事 ,被选入现行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一篇 ,是根据《吕氏春秋·内篇杂下》中的有关文字改写的。传诵千古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忠实于祖国的品格和机巧善辩的才能。在这个故事中 ,晏子的巧辩在于结合修辞方法和运用逻辑推理。晏子出使楚国 ,在“从何门入”与“齐国是否无人”两个问题上与楚王展开了斗争。“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面对楚王这一带有玩笑…  相似文献   

2.
听音识人     
晏子是中国古代的名人,提到他,我们想到的词就是"能言善辩"。这样能言善辩的人,古今中外不在少数,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晏子和林肯的故事都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妨从课文入手将两人进行一番比较,其结果颇有点意味。《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予以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  相似文献   

3.
《晏子故事两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与傲慢愚笨的楚王进行了针锋相对又极有分寸的斗争,最终以辞令回击了楚王的侮辱戏弄,维护了齐国尊严。晏子巧用推理,智斗楚王,值得品评。第一回合:运用演绎推理,回敬楚王“无人”之说。晏子身材矮小,楚王一见面就讥讽晏子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意思是说,齐国没有人才了?就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经常听一些大师级的课,名师成功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教学风格,还能让我们从中探究教学大师们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技巧。其中,提问的技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结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  相似文献   

5.
<正>《晏子使楚》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在上这课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晏子如何能言善辩,如何机智地战胜了楚王,而对晏子为什么要出使楚国却缺乏必要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师生对教材如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对晏子的审视一位教师这样导入:"《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  相似文献   

6.
【缘起】《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第10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视同精读课文,不能花过多精力去详讲细解,但又须作必要提示。大体说来,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理情节,讲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可以运用图表来完成。晏子出使齐国,楚王自恃国势强盛,企图乘机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机智斗争,前后经历了三个回合,迫使楚王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从以上图表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三个回合的斗争内容及其结果,学生由此把握整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评人物,作对比这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楚王和晏子,也可以分三个回合进行对比评论…  相似文献   

8.
《晏子使楚》(六年制第九册)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其中第一个故事讲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关门开洞,想以此来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驳:“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从而迫使楚王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对此通过分析学生不难理解。因为,如果楚王仍不开城门,说明楚国是个狗国,楚王也成了狗王。楚王当然受不了这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讲述的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凭着他的语言实力机智反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大多教师教学《晏子使楚》时,普遍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其一,晏子和楚王较量了哪三个回合?(然后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分析)其二,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反击楚王的?(欣赏语言)其三,楚王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晏  相似文献   

10.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中的两段故事编写而成的一篇课文。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一次,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仗恃国力强盛,想趁此机会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又  相似文献   

11.
刘仰 《教师博览》2010,(6):15-16
2500年前的中国古书《晏子春秋》里,有一个疑似现代“成功学”的故事。一个名叫梁丘的人佩服晏子的聪明和学识.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晏子立刻不失时机地给梁丘上了一堂成功学的速成课。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特色鲜明,开篇介绍时间和起因,结尾紧扣全文写结果,简洁明了,浑然一体。教学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晏子  相似文献   

13.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勇敢而机智地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个历史故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  相似文献   

14.
罗莲芳 《云南教育》2007,(9Z):13-14
【设计思路】 《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重点课文。文章选自《晏子春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变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相似文献   

15.
余学平 《教师》2014,(30):112-112
正《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外交无小事。”国与国之间交往,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晏子使楚》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外交家晏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于谈笑之间,挫败了楚国有辱齐国国格和自己人格的阴谋,维护了国家利益,赢得楚王尊重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穿越到春秋时期,看在威严的楚国朝堂之上,小个子晏子是如何与楚国人斗智,赢得对方尊重的。  相似文献   

17.
点评:这是学习《晏子使楚》中的第一个故事,先是研究了晏子的说话。教者有意地把晏子的话归纳成三段式推理的逻辑形式,学生虽然不懂逻辑学(教者也没有学过),但这种形式把晏子的话提炼到最简,而且环环相扣,使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晏子语言的力量及其难以反驳性,从而认识到晏子的过人才智。这正是教者的目的。后来,学生要求讲一点,教者做了简单叙述,仍坚持他对这一类问题的一贯态度:能听懂更好,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晏子使楚》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故事虽然短小,容量却很大,特别是其中所显示的逻辑力量。晏子使楚,一波三折“戏”楚王,在每一回合的较量中,他都自如地运用了推理作为论辩方式,第一次用的是必要条件推理,推理如下: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该推理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据此,楚人一定要晏子从狗门入的话,那等于承认楚国是狗国。第二个回合的较量中,晏子开始极尽夸张,形容齐国人多,故意对楚王后半句置之不答,为后面的答辩埋下伏笔。当楚王表示晏子…  相似文献   

19.
弱国无外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晏子使 楚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在当时楚强齐弱的 形势下,晏子出使到楚国,凭着他超人的机智 勇敢,过人的能言善辩,巧妙灵活地回击了楚 王的侮辱,成功地维护了他和齐国的尊严,成 为古代外交史上的美谈。 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侮辱的呢? 巧用推论出楚门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历史故事。它以晏子“出使”楚国为线索,把晏子“初到楚国”、“见到楚王”、“在酒席上”同楚王三次斗争事件串联起来,构成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重点刻画晏子的非凡才智,突出他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于强者面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文章首尾照应十分严密。教学中应注意理清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文章重点;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