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莫锦满 《辅导员》2010,(24):I0018-I0018
“快乐足球”是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倡导的足球理念,主张球员在快乐的心态下踢球,在踢球的同时享受快乐。同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需要倡导“快乐体育”的理念,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快乐体育,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快乐体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就显得特别强烈”。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动”起来.利用学生思维的“还原”反应——“逆向思维”的优势。由重...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解放眼睛,使他能看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了语文教学上的阅读——质疑——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充分使用他的眼睛。在一节政治课前,先在黑板上出示“四看”:①看框架;②看重点;③看难点;④看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四看”,自己先阅读本节所学内容,边读边用红笔勾画出“四看”,并且边读边写出教学提纲,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此种  相似文献   

5.
画钟面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需要不断反思才会有灵感.对这句话我一直不以为然,可是,一个教学设计的成功改变却让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执教“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时针、分针以及学会了如何辨认整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出示三个  相似文献   

6.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我们每一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必然要求。针对...  相似文献   

10.
教学《草船借箭》,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劳稼玮高高举起手,问道:“曹操为什么不把箭带上火再射出去?这样,诸葛亮不就完了吗?”我接过话锋说:“这一点啊,就要请大家一起来动脑筋了。”于是,教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张海芹 《教师》2013,(33):31-3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培养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方面的“五步”做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观念以为,体育“放羊课”是允许学生任意玩耍的课程,没有任何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可言,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一种放任自流。但是,我以为,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有必要以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放羊课”。也就是说,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新生代的体育教师要给身负恶名的体育“放羊课”注入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杨词娥 《教师》2013,(34):55-55
自福建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体会最深的是“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我觉得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懂得利用“大事小情”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  相似文献   

14.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高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加强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自然分材教学”坚持“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它通过感情先行、自学互帮、普补结合、档案跟踪等环节,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对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生命的个体在“对话”中焕发活力呢?笔者曾两次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万以内的数”,对“对话”教学深有感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经验+反思=成长”,恰如其分地表达和彰显了“教学需要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反思是以当前的视点对过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