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收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共20篇,在20篇消息中,报道新闻事实的11篇,报道我党发言人谈话、声明和往来电报的9篇.此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还收兼有评论和消息两种性质的新闻述评4篇.这些作品,是我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史上的一笔宝贵财产,不少篇章多年来被人们奉为新闻写作的经典作品.那么,它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与日月共辉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我们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毛泽东精深的新闻理论和他伟大的新闻实践。他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和作品非常丰富,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中国气派的幽默风格。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大量的新闻工作论著、讲话、谈话、批语、按语、电报、书信,亲自为报纸、刊物、通讯社、广播电台写消息、述评、社论、时评、发言人谈  相似文献   

4.
鼓励和提倡短而有物的短新闻,反对和猛刹长而空,短也空的八股新闻,是新闻界近几年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撰写短新闻的实践上,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堪称典范。毛泽东同志写的短新闻,有报道事件的,也有评述性的;有电讯稿,也有口头广播稿。毛泽东同志写的短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精到的水平。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他写的短新闻,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毛泽东同志新闻风格和新闻成就的了解,从中得到裨益;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搞好当前的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生前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写过和修改过大量的消息、述评、社论、编者按等,而且还亲手拟标题、改标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毛泽东修改的标题中,可以总结出几条有益的经验。引人注目1948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4日,由新华社播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  相似文献   

6.
长时期来,新闻界有些同志认为,写新闻(指消息)只能是倒金字塔式。就是说,把重要的事实写在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并认为这是新闻写作的规律,不许违反。近几年,有些同志反对这种观点,提出借助散文笔法写新闻,认为新闻应该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从而引起了争论。这个争论开展得好。它活跃了新闻界关于文体和结构问题的学术空气,有利于促进新闻形式的丰  相似文献   

7.
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已经见诸报端。作为本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委,我参加了报纸、通讯社类消息、评论作品的评选。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年度优秀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单位无不想金榜题名,无不推荐本单位的最好作品参评。作为评委,可谓“骊龙选珠,颗颗明丽”,而由于获奖数额限制,又不得不“深夜九渊,一取万弃”。虽然难免有遗珠之憾,但研究一下入选者何以入选,落选者何以落选不仅对改进参评作品的选送,而且对改进新闻写作,都不无益处。下面我就消息的评选和写作讲3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9.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著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编者按语等大量新闻作品,审阅和修改大量稿件,而且还经常为报纸题字、题词和书写报头,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园地     
奋斗不辍的笔耕者 1990年,苗金保同志调任郑州市金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报道工作, 接手,他报不适应,于是,他购买了大量新闻教材和好作品选,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虚心请教新闻界的朋友们,探索写作的奥秘。一篇短稿改了又改,写了又写,直到满意为止。  相似文献   

12.
幽默是一种美,一种智慧。运用幽默手法写新闻,不仅能使新闻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而且还能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余地,使读者受到教益,得到美的满足。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幽默呢? 善于捕捉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本身具有的幽默感,使新闻作品幽默起来。比如,晚报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1987年5月,张爱萍同志出国访问。途经开罗,参观苏伊士运河。午餐时,张爱萍同志要新华社记者给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新闻?新闻是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解放事业,无时不在发生重大事件,又无时不受到解放区内外、国内外受众的关注。连斯诺这样的西方记者也要突破千重阻隔来报道毛泽东和他的事业。写新闻本来不该是毛泽东或政治领袖们干的事情,他们是新闻的主体,是创造时势的英雄,是被采访的对象,各国领袖亲自上阵写新闻的也确实少见。但毛泽东要亲自捉刀,而且还留下了至少52篇写作和修改的新闻作品(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为新华社、广播电台写了大量的重要新闻和评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条新闻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战斗风格。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也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新闻界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人们一说起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时,能说出许多优势,如时效性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等等,“让消息唱主角,多写消息,多写短消息”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消息写作在滑坡,特别是精品消息越来越少,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现实。据有关权威人士称,1995年度中国新闻奖中报纸通讯社类的消息项,因无称意之作,一等奖只好付诸阙如  相似文献   

16.
讨论新闻与想象的关系,应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来分析、观察作品中有没有想象的成分,是否物化了想象,再分析,观察这种想象的存在特征。我们大家都熟悉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消息,其中写道:“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毛泽东同志运用这段描写,体现了解放军渡江的英勇场面。作为新闻作者,大军渡江时,毛泽东同志身处北京,应该说,他是根据战况报告加上想象而再  相似文献   

17.
围绕去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头条消息的写作,在新闻界和读者中引起了不同的议论。分别刊登在《新闻战线》1996年第8期上的《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和1997年第2期上的《什么是新闻的写作原则?》,就是一例。无疑这对于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建设,改进新闻的写作,是有益处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新闻事业和包括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在内的新闻队伍的全面建设,多次提出要“出精品,出人才”,要培养“新闻名家”,要做到“业务精”,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极其重视和关怀党的新闻事业,指导它们的成长。他不仅为党的报刊、通讯社、电台撰写和修改了许多社论、评论和消息,而且对党的宣传策略和新闻工作,作了大量指示。它们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生动体现和应用,是无产阶级新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对一群记者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其实,这也是改进新闻写作“学生腔”和八股调的重要一步棋。不少记者和通讯员的新闻写作实践,早已印证了这个道理。要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固然有思想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精选材科和讲究写作技巧等诸种因素,应用好群众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群众语言,具有朴实、生动、形象等特点,生活气息浓,又真切感人。比如,在一条消息中反映两种人对改变贫困  相似文献   

20.
穆青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而且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著名记者。从《雁翎队》、《工人的旗帜赵占魁》,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历史的审判》、《珠江起风帆》,到《抢财神》、《潮涌中州》……穆青同志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写作了一批脍炙人口、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成为中国新闻精品长廊中的瑰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能有一篇作品被传诵一时已属不易。但是,这样的作品,在穆青的笔下岂止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