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我我叫姚宏亮。生于1985年。在香港出生和长大。老家(就是父母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在江苏扬州。中学毕业以后我到美国西雅图留学,主修哲学。这个纯粹的文科学位在香港这种以金融、地产和正在衰退的转口贸易作经济基础的地方是没用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2,(7)
天神星上,这只顽皮的星猫,终于困了,睡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他梦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叫做玛丽娜斯村的美丽地方,在那里,星猫慢慢地长大。一天,他来到村长家:“村长爷爷,我要去探险。”  相似文献   

3.
欧桥 《华章》2011,(2):49-49
林清玄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不愿意做农活,父亲质问他究竟想干什么?林清玄说了:“长大了,我要坐飞机,到很远的地方。”父亲一巴掌打在他脸上:“别做梦了,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4.
阿嫦是一个在深圳出生、长大的女孩,但她的家一半在深圳,一半在香港,是典型的“一家两制”。阿嫦的家是在1982年变成了“一家两制”的。这一年,她妈妈一方面为了照顾在香港的外公,一方面为了生计,终于和阿嫦的大妹妹阿慧一块儿申请去了香港。阿嫦和爸爸、弟弟便留在了深圳。妈妈一个月才能回深圳看他们一次。一个家庭从此分成了“深圳部分”和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一个重视儿童、重视教育的国家。可以说,美式的育儿方式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然而,用东方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并不能完全同意他们的做法。我是在中国长大的,我的两个女儿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因此在这方面我或许可以论论短长,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个参考。漂亮的小屋V  相似文献   

6.
我1982年出生在豫东山里,我们那帮孩子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就是“穷”“富”两个字了,说实话,我们就是这样被刺激着长大的。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一个叫“聪明王国”的地方,这里的人起名字都得用上“莫”和“高”这两个字。一天,我去参加“出生考试”,结果是全场最高分,我高兴得大叫一声“耶”。爸妈经过这件事,灵机一动,想想我的名字应该叫“莫耶高”,可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得在名字后面加一个字。  相似文献   

8.
从小在南京长大的我对南京人自称“南京大萝卜”印象深刻。长大后,也慢慢体会到这“大萝卜”中蕴含着的特殊滋味:看起来普普通通,吃起来平平常常,但只要你有真真切切的饥渴需要,或你有平平淡淡的审美情怀,就必定能够体会到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下面的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丰富你的生命的价值。《早期教育》产自南京,当然少不了沐浴南京的天地之灵气。我出生在南京,基本上也一直在南京生活,所以也免不了像萝卜那样敦敦实实地长大。所以,  相似文献   

9.
<正> 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以大量的教育投资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腾飞,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典范。一、大力增加教育投资,优先发展教育亚洲“四小龙”姑终把重视和发展教育看成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石”。它们教育投资的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如新加坡在1960年至1990年,生产总值增加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0,(4):63-63
我女儿现在2岁3个月了,她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她阴道的地方长了一小块东两,呈长形,条状的,一点点,样子有点像小蝌蚪,看样子没有什么不适,孩子的尿道和外阴形状也是正常的。我们当时没有太在意,但是现在孩子长大了,那个“小蝌蚪”也随之长大了一些。请问这个“小蝌蚪”到底是什么?用不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德捷  刘新武 《小学生》2005,(12):18-19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以前,我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对他,重要的是他是否懂得关心别人,因为生来之福有限,积来之福无穷。因为人间自有因果福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象着如果有一天他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长大呀?”我会告诉他:“当你学会关心别人,并且有能力关心别人的时候你就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12.
王川阳 《神州学人》2013,(10):32-35
“我喜欢大海,更喜欢大海边的军营。”出生在海滨城市大连,又在部队大院中长大的王川阳,血液中流淌着军人的“基因”。王川阳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和姑姑则是新中国第二代海防军人。  相似文献   

13.
乡愁     
余光中爷爷是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1928年,敬爱的余光中爷爷在南京出生,194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第二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1953年,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十多种。余光中爷爷常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于他的诗作之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  相似文献   

14.
刘凝哲 《云南教育》2007,(10X):11-12
香港《文汇报》载文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便被称作“小皇帝”,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如今,当年的“小皇帝”已长大成为“80后青年”,但他们迈人大学校门之时却被冠以“无法断奶的大学生”。从云南学子包机到清华大学上学,到贫困生父母露宿校园,“80后”学子们的大学生活在争议中开了头。  相似文献   

15.
我不想长大     
“你怎么搞的,做这么点事儿也不行,你还小吗?你已经长大了!”今天我又被“批斗”了,最后被老妈逐出客厅,回房面壁思过。老妈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你还小吗?你已经长大了!”“你还小吗……”难道我真的长大了吗?“你怎么搞的,昨天刚发下来的试卷,今天就不见了,长得这么大了,管点东西都管不住啊!”这是一位老师对我的一番教育,又一句长大类的话——“长得这么大了……”难道我真的长大了吗?[老师评语]孩子总是在一天天长大,可长大有长大的烦恼。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和不想长大的心理是中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状况。作者从家长和教师中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梦想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看天,蓝蓝的觉得它很美,很美,心里总想着要游遍蓝天下所有的地方。怀着五彩缩纷的梦想,我逐渐长大了。当别人问我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我大声地回答:“我要当一名出色的导游,要游遍蓝天下所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韩松落 《八小时以外》2011,(12):106-107
张柏芝生于旺角,她所在的,是香港最复杂的地方,一个复杂的家庭。 “我在单亲家庭长大。还是小孩子时就要照顾弟弟,我有一个‘花名’:管家婆,所有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管的,他们的功课,他们吃什么晚餐,都是我照顾。我其实已经比平常年纪的小孩成熟。然后到我人生经历,我看到了很多事情。”  相似文献   

19.
我长大了     
准备:孩子出生以来的各阶段照片玩法:1.按照片拍摄的年月顺序,请孩子排列下来。 2.告诉孩子每张照片上,当时的年龄、地点、拍摄的人,及其他相关的种种。 3.“你看看,小时候和长大了些的你样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如胖瘦、头发、身高等)请孩子比较出来。 4.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以前也是从小孩 子长成大人的。(如果可能,爸爸或妈妈也准备 数张自己由小到大的照片和孩子一起看。) 5.请孩子自由发表“长大了好不好。”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20.
孙子出生于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所以我给他取名“龙龙”。看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和感动。于是,我把龙龙成长过程中的趣事记录了下来,等他长大以后,作为礼物送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