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之所以说它富于感情,是因为在语文教材的篇章中都流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便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诗歌里所写的意象,也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直抒胸臆,有的文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其情景中蕴含着景语。丰富的情感,是每篇课文的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抓住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堂优秀的语  相似文献   

2.
<正>从语文课本的文章来看,大多文章富含有感情,是作者内心一种情绪的抒发。无论是作者对事物充满积极乐观的喜爱之情,还是作者抒发内心的郁闷、不平之意,都是作者感情的排解、释放。因此在笔者看来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教育学科。情感是语文魂,是真正价值所在。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有情感,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充满激情作为充满情感的语文教育,它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中最情趣盎然的一门学科。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首诗词,都透出作者浓浓的情感,也让深入其中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一个典故,还是一个汉字,都有着趣味的内涵,使了解它的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乐趣。语文是这样含情含趣,因此,语文教学也就要有情有趣。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每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饱蘸着作者的爱憎情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可以说"以情感人"已构成语文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挖掘这种情感,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感染给学生,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命脉,完成语文教学的真正任务。这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就不能做  相似文献   

5.
一、变化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中最情趣盎然的一门学科。在语文中,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首诗词,都透出作者浓浓的情感,也让深入其中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一个典故,还是一个汉字,都有着趣味的内涵,使了解它的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这样含情含趣,因此,语文的教学也就要有情有趣。  相似文献   

7.
赵峰 《成才之路》2014,(23):42-42
正语文课本中,融入了一篇篇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展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语文这个充满情感的学科,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求知,从中领悟美,感受情,使多少语文教师"情定终身,乐此不倦。"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人不是机器,而是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教师在课堂中情感的投人,必然会引发出学生发自内心情感的共鸣。语文学科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一、文章本有情,有情便可发文章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或信息的载体,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思想感情的产物,选入课本的文章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独具个性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是一种学好语文的极其可贵的品质,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极强,富于情感、富于内涵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语言优美、文情并茂的佳作,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情趣性。对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情趣性,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与同仁商榷。一、以情激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贯注进去,并融入到课文内容和人物角色中去,以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诱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宇宙和人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充满浓浓的情感。"情者,文之经",文字就是情感的载体,文章就是作者感情的外化。学习语文应该是如饥似渴地畅饮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甘泉,走进文本及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其丰富的感情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要让情感教育深深扎根于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充满浓浓的情感."情者,文之经",文字就是情感的载体,文章就是作者感情的外化.学习语文应该是如饥似渴地畅饮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甘泉,走进文本及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其丰富的感情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要让情感教育深深扎根于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武凤霞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的学科。作者在文章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因而,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极为有益的。但是,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所讲的人和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有情之物,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主要的目标就是根据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语文篇章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加上作者深切的情感,都是对小学生情感陶冶的良方。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过程就会顺畅很多,教学效果也会理想化。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对文章的情感态度有深切的理解,并有效地将这种态度引导到学生的思想中,激发他们自主理会,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做了简单介绍,也提出了一些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希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充盈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去创设情感氛围,再现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共鸣,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悟作者或细腻、或激越、或深沉的情丝。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是心灵交流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促使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以作品的情感去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文化教学,蕴含着浓厚的思想情感与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也能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本文重点对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指明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这一门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通过进行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进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充沛的情感进行阅读,进一步体验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探究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综合型的学科,汇集了古今中文"大文豪"的佳作,每一篇佳作里面都珍藏了作者们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理解字字句句的含义,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意义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小学语文中在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内容以及情感教育的手段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