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与作者沟通的媒介。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之中承载的作者的故事、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思想,是任何一堂语文课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破解的难题。由于小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有时较难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完善美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3.
论述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即教师须充分把握课文的动情点,创设阅读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使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赵其美 《教育艺术》2005,(12):40-41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融贮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情感、聪慧的悟性和敏锐的感觉就是生命的灵气。阅读教学,应点燃学生的生命灵气,让学生走进作品涵泳品位,与“作者”对话,发掘、丰富作品的意蕴,提高艺术的品鉴能力。由此,阅读教学将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生的心智得以升华、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初中的语文教材包罗万象,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问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深情。在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匠心独运的安排,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音乐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使学生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魅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音乐,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及作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情感对话,恰当地调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语文的情感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情感美的教育?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敢说敢为,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  相似文献   

9.
朱冬梅 《文教资料》2009,(36):59-60
语文是一门集丰富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工具性人文综合课程,教学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勤观作为新的目标纳入课程体系。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以及通过情感启发,促进学生形象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等多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素展开深入研究,确认鉴赏阅读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提示,可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和情绪。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讨从情感角度作阅读指导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阅读情感与作者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取得深度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在教材选择上,编者有意选取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尤其是通过借助不同的文体来表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内容,在文本中突出人文价值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文本为了进行情感渗透,在写作方法的选取上采用对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勤 《课外阅读》2011,(7):131-132
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的共鸣,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感染力,最终对他们的思想境界有所提高。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韩丽萍 《甘肃教育》2013,(21):31-31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如朱自清的散文《绿》,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开朗奔放、如醉如痴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为“绿”动情,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教学都要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尤为突出。重视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是有情的,而学生更有情。"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之情。在教学中只有发挥老师在情感上的传递、强化作用,教材之情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才能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人小情多。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亦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初中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之情,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连结、沟通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人都有情感,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是编者主观意识的产物,无一不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学生领会教材的内容与艺术技巧,就是对作者寄寓作品的情感与寄寓情感的方法的体会。语文教学过程应是理智与情感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情感和道德不可分离,在小学思品教学巾,情感是联结教材和学生的纽带,是将客体(教材)转化为主体(学生)的中介。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中应该狠抓一个重要环节——情感教育!学生只有动了感情,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教育才有可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升华。思想品德课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狠抓情感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灵体验,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萍 《陕西教育》2006,(9):44-44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索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渡澜,引发学生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将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崇高的人格。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以此体现新课标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