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幼儿园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课题,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多少儿童饱受了战争的残暴,甚至被炮火终止了不应该终止的人生。许多儿童由于战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受到疾病、饥饿的侵扰。人类一直在呼唤、争取和平,尤其是为了儿童而争取和平。陈鹤琴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指出:“使能永久地保持和平,维护儿上安全地发育和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这一个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便是为儿童而斗争的最重要的工作。”宋庆龄也指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从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到一九四六年七月全面内战爆发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过“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并曾试图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废止国民党一党独裁的专制制度,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局面。但是,在事隔二十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 “和平民主新阶段”这个由当时党中央提出来的革命口号,却被林彪、“四人帮”重新翻了出来,别有用心地颠倒为刘少奇的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曾两度血海深仇,势不两立,但两党又有过两度密切的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各种复杂的原因这种合作未能进行到底,最后重新走向分裂,造成海峡两岸人民的人为分裂,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尤望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共建家园。为实现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决国共两党的分歧和成见的最好办法——“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用这种形式消除两党成见,使国共两党走向第三次合作。 国共两党是在中华民族的灾难中诞生的,也是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建立的。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使完全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了我党关于和平解决阶级争端的理论;指明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途径;是“和平共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国家和平统一的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党统一战线的全盘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曾两次同国民党合作.又两次被迫分裂,这两次合作都是被大资产阶级破坏的.为了联合国民党反对一定时期的共同敌人,我党曾和国民党进行过长期的政治谈判,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团结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反动势力,使战争爆发时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反动派,谈判斗争对军事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是国共两党谈判,而后是各党派的协商.和平民主,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蒋介石迫于形势,于  相似文献   

6.
55届联合国大会认为,和平并不是单纯的没有上战争,而是一个有着广泛参与、积极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倡以相互理解及合作精神进行对话,解决争端。现今有很多国家越发关注和平教育问题。进行和平教育的基础是人类生活中共有的哲学伦理规范,明确各民族之间、各国之间合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以及解决全球问题与世界和平的直接依赖关系;而文化知识、社会政治知识、国别经济特点适应、各国人民的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知识、国际公认的社会文化财富知识则是和平教育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7.
结了婚,生了孩子,居家过日子的两口子冷战、热战是家常便饭,但战争并不是解决争端的最终办法,要想获得长久的和平。你得学会“修理老公”。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历史的责任。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是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但香港回归的过程已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邓上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而“一国两制”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联盟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失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社会上第一个世界性组织─国际联盟,其初创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都必须遵守国际法、履行条约义务,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然而,在其建立之后的历史过程中,它却未能解决任何问题。究其原因,国联在建立之初就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矛盾。研究这些矛盾及克服它的办法,对今日世界建立永久性的安全体系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为贵”,是和平哲学的纲领。“和合”乃和平哲学最高宗旨。和平,即事物矛盾的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我们的民族不幸有过“斗争哲学”,以为斗争为万物之母。但我们忘记了,矛盾双方的共存、和平、相辅相成,才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用哲学术语来说,这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与战争相比,今日人类更需要和平。古代戎马厮杀,得到奖励的是浴血沙场的英雄,今日则颁发和平奖而不是战争奖。奖励战争和杀敌,这是人类走过的一段历程。和平主义已成当今一面旗帜(例如爱因斯坦)。共存共荣,相互依赖,才使事物存在和发展。分离和斗争,常常破坏平衡,造成灾难。战争乃毁灭之神,乃死神也。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以下文字,然后按要求写作文。“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婴儿哭声远远多于鞭炮声、礼炮声、歌声和笑声,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要求:1.以“铸剑为犁应有日”为题写一篇讲演稿。2.内容充实,感情充沛,有理有据,感染力强。3.字数在600字左右。二、阅读这则消息,然后按要求作文。中新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王晓晖)北京大…  相似文献   

12.
和平石墙     
在韩朝“三八非军事区”的韩国一侧,有一个临津江公园。公园里有一面“和平石墙”。“和平石墙”的作者从世界64个国家发生过战争冲突的86个战场各采集一块石头,镶嵌在一面水泥墙上,以警示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的苦难。其中有两块石头分别采自中国的虎门和南京。和平石墙@Chris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是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及国内形势的深入分析所作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它曾经为我党制定改革开放政策,把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起到积极巨大的作用。面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但是,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争取发展的共同愿望一刻也没有停止,因而,它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问题。也是我党制定今后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何谓“和谐外交”理念?从字面上讲,“和谐”与“和平”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和平外交”通常指手段、方式上的和平,即非暴力、非战争解决问题的政策。而“和谐外交”包括了这层含义却又不限于这层含义,它更多了一层“关系”的内容和相互“协调”的职能,即要致力于使“相关各方”的关系,不仅限于和平共处、不发生冲突,还要争取通过“协调”来达到“和谐”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已渐渐地从战争的伤痛中复原过来。美苏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日本等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由原有的两极化格局向“一超四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未来,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然而世界并不“安分”,新的争端仍不断出现。和平问题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在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以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存,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从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面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一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针对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毛泽东同志提出革命的两手策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即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革命口号;同时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作为谈判的方针.以后,又提出了“和平民主新阶段”作为争取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口号.关于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里,我们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又提出实行第三次合作的主张,并“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多次阐明了  相似文献   

18.
苗体君 《天中学刊》1998,13(1):82-84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诞生的两大政党,两党先后进行过两次合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叶剑英又直接参与了两次合作,并为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一生致力于两党合作,“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下,在共产国际帮助的情况下实现的。孙中山和一部分进步的国民党党员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政纲,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革命武装。从而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当时的叶剑…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作为一种新理想主义学派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从文化层面剖析,“民主和平论”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是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战略,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前两年的和平崛起到中共十七大我党明确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这一提法的转变表明我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也是我党外交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这一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它的贯彻和实施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挥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