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人们沉醉于发达社会的物质享受,深受科学技术的操纵和控制,逐渐丧失对周遭事物的批判、否定、超越和创造的内心向度。在《单向度的人》著作中,马尔库塞从人的单向度、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三个方面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表现,提出艺术审美和文化"大拒绝"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均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二人都对发达工业社会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尤其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科学技术取代传统政治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起消极作用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位生产力,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二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既有一致,也有分歧,文章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发达的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控诉,《单向度的人》是其对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代表作,亦是其技术伦理观的集中体现。在《单向度的人》中,他用犀利的语言批判了现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单向度性、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性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性。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指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单向度”社会。这种“单向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政治和“单向度”的思想文化。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单向度”理论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重视对人的关怀;合理发挥科技的作用;避免工具理性膨胀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其单向度理论。他认为,在看似合理的发达工业社会当中却隐含着不合理性,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性导致了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一方面,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人的异化,人也失去了自我。有鉴于此,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的人为切入点把矛头直指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而消费异化批判是他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已成为一个消费社会,消费异化导致人丧失否定性而成为单向度的人,通过新的控制形式使社会趋向统一。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沉痼,马尔库塞另辟蹊径从艺术和审美入手试图寻找一条克服异化的途径。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时刻处于消费中的人们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基于发达工业社会背景,呈现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他通过对单向度社会、思想的分析,批判单向度的人的存在,揭露技术控制、对立趋同、极权主义等单向度表现,提出对单向度的替代及超越。单向度思想既具有批判精神、人文关怀方面的积极意义,还具有在技术影响、革命主体、社会矛盾及出路等论点上的局限性。辩证看待单向度思想,对如何保持批判精神、正确运用技术及认识人的本质具有重要启示,对中国特色事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是造成社会异化的根源,社会异化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集中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一样,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尔库塞的社会异化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善用技术理性,坚持多面性的社会和谐观,更要注重人本精神,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在政治领域、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化领域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刻的批判,指出工业社会的发展虽然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富足,却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精神,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工业社会创造的种种貌似的自由条件不但没有让人们摆脱“奴隶”身份,反而变得更不自由。  相似文献   

10.
杨蕾 《黑河教育》2010,(8):60-60
《单向度的人》是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继《爱欲与文明》一书之后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生造反运动的教科书。他运用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借用黑格尔、马克思、萨特以及弗洛伊德等人的一些观点,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性分析。一、"单向度的人"的涵义"单向度"是马尔库塞用来说明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评价都是肯定和认可的,不再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变成了单一的方式。马尔库塞认为,正常社会中的人有两个"向度"或"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贡献是“改革动力说”,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说”的新发展。同时邓小平还特别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讲政治,成为改革这一动力的两翼,从而演变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着重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发展观看科学技术社会评价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评价并不仅局限于它本身,还需要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做出社会方面的衡量,因为这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实际社会效应以及人们对待科学技术实际态度的一个重要变量。由于科学技术本身横向和纵向的迅猛发展,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内容也相应发生了演变,并且随着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价值观的渗入,科学技术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以启蒙的方式形成科技一体化的趋势,并对自然与社会产生新的控制。伽达默尔认为,科技发展虽然祛除了宗教的蒙昧,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有着直接的贡献,但它在对文化和科学等领域的操控中规定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使现代社会处于深层的异化之中。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践理性的诉求对科技理性作内在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又使人面对着工具理性导致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荒芜。科学发展观在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人的发展确立了切实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在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从内在本性上看,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倡导、高扬科学与人文,才称其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或服务于人类福祉,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从这一问题的提出,即从现代科技中人文关怀的定义、对科技人文关怀的匮乏,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科技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何以可能以及科技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原则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人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之作出自己的努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并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科技和国际环境等内外因素讨论了新特点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二重性使它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作为社会统治力量的异化状态。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超级现实”伪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地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19.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应地,成人教育作为劳动力培训转移的主要力量,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成人教育必须通过积极调整自身规模和结构、寻找教育资源等途径,应对人口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压力,努力实现健康发展,为人口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