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郊日报的专副刊深受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编辑记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拓宽专副刊思想领域,探索专副刊与新闻正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丰富了整个报纸专副刊的实践活动,为专副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京郊日报》专副刊的回顾京郊日报的前身,是1980年10月创刊的《北京日报郊区版》,到现在已走过18个年头了。当时创刊时,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报纸。由于刊期长,新闻性偏弱,拼抢新闻毕竟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在办好一、二版新闻版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办好三、四版…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周边地区党报副(特)刊之间的相互合作,由楚雄日报社发起的川滇黔党报副(特)刊编辑记者联谊会,于2001年11月7日至10日在楚雄举行。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的十几家报社的领导及副(特)刊编辑、记者参加了联谊。凉山日报、黔西南日报、安顺日报、云南日报、玉溪日报、大理日报、文山日报、曲靖日报、红河日报、昆明日报等报社的领导、编辑、记者就“党报副(特)刊的发展应放在什么位置”等问题纷纷进行了交流发言,并介绍了各自报纸(特别是副刊)的办报思路和发展方向。()川滇黔党报副(特)刊编辑记者联谊会在云南楚…  相似文献   

3.
留下真情从头说王晖王晖,男,1961年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现任江西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江西日报记者、信息日报驻京记者、江西日报编辑。1993年任现职,同年被破格评为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十五年来,他采编了大...  相似文献   

4.
4月25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金华日报"孟祥斌现象"系列报道作品研讨会在金华举行。研讨会以"丰厚收获,深刻启迪"为主题,来自中国记协、《新闻战线》杂志、《中国记者》杂志、《新闻记者》杂志、《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金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专家、领导、编辑和记者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5.
京郊日报是地处北京,面向郊区的一张报纸。京郊日报专刊服务对象是京郊的广大群众。这些年来,我们在办好京郊日报专刊方面认识到农民报专刊要树立自己的品牌风格,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京郊百姓,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紧跟时代步伐 报纸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全面地、及时地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80年代京郊日报创刊之初,由于报纸还是铅与火的时代,版面较少,内容受到制约,专刊栏目设置比较简单。比如《科学窗》中包括农业科技、生活健康、科学常识等许多内容。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激…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5月10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作出了关于表彰奖励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的决定。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27名同志是:陕西日报高级记者吉o.陕西日报政法部主任杨勇民,西安晚报助理记者黄亚平,西安日报编报组副组长李@闪,宝鸡日报总编辑卢员,三秦都市报助理记者万波,铜)I旧报副总扫黄卫平,咸阳报记者部主任王治学.各界导报编采部主任张宝田,军工报记者仅成立,陕西农民报主任编辑够世佳,省电台驻宝鸡记者站记者对征,省科教台台长马是华,省电台《社…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丹东日报》进一步加强对记者、编辑队伍事业心的锻炼和职业道德的管理,明确提出,党报记者绝不允许从事第二职业。 去年7月,丹东日报编委会结合工作总结,派出由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总编室负责人组成的调查组,深入到丹东市内各委办局、国有大中型企业、市(县)区调查记者、专版编辑在基层的工作表现,重点了解记者的职业道德情况。近一个月的调查表明,读者普遍对党报记者给予好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丹东日报》的工作也十分满意。但也发现,有个别记者从事第二职业,编委会认为,党报记者任何不良的引起群众异议的行为,都影响我党的形象。随即,编委会印发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宣布:本报记者一律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一经发现,立即劝离或除名。截至目前,正式通知三位记者和编辑离开,已有一人停发工资,另二人限期作出留离决定。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1995,(3)
知足长乐乐不知足──记四川日报编委、副刊部主任刘为民本刊记者廉正祥简历刘为民,男,1953年10月26日生于四川省中江县,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历任四川日报记者、夜编部时事编辑、组版编辑、夜编部副主任、编委、副刊部主任。1990年获四川省优...  相似文献   

9.
主任:詹金生(湖北日报群工部主任)副主任:蔡样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陈直全(长江日报群工部主任)赵成达(武汉晚报群工部主任)陈惠明(襄樊日报副总编)胡旭(宜昌日报副总编)秘书长:张海樵(湖北日报群工部副主任)副秘书长:朱维平(襄樊日报群工部副主任)常务理事:魏革非(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部副主任)李漠鲜(荆州日报总编辑)沙宜春(鄂州日报总编辑)张吉利(黄石日报副总编辑)潘承田(十堰日报副总编辑)黄胜(咸宁日报副总编辑)李国斌(荆门日报副总编辑)刘庆华(中国水运报副总编辑)李树庭(天门日报社长)  相似文献   

10.
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将目光转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坚定地把新闻立报作为自己的选择。最近,由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编辑记者们主创的系列丛书《纸背》第一辑出版,该书讲述了在一个个影响全国的新闻背后记者编辑们的努力和思考。本期摘编部分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体中,编辑与记者是报社的主要牛产力,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直接关系到报纸质量的高低.多年的新闻工作,让笔者经历了记者和编辑的角色互换,结合<濮阳日报>的工作实际,在此探讨一下编辑与记者角色的互换和互补.  相似文献   

12.
河北日报总编辑翟向东同志、工人日报副总编辑孙雪天同志,最近先后就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的学习和宣传问题,对本刊记者谈了他们报纸编辑部目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记录如下:河北日报翟向东同志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发表后,河北日报立即组织编辑部的同志认真进行学习,并召开了记者会议,学习、讨论了十多天。  相似文献   

13.
华西都市报采用“连坐法”制止“有偿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日报主办的一张晚报型市民日报。为了杜绝“有偿新闻”,该报制定了“连坐法”,规定:对于任何一篇软广告稿件,每一关都有“枪毙”的权力。一旦在版面上出现,写稿的和编稿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及签发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动态     
贵州日报从7月初开始进行文风检查。报社专门组织了一个由编辑、记者五人组成的“文风检查组”,有重点地检查了1959年1月和6月两个月的“贵州日报”,并向编辑部全体人员报告了检查的结果。另外,报社还举办了一次文风检查展览。根据初步检查的结果,认为造成文风不正的主要原因是编辑、记者在思想、作风上有问题。因此,编委  相似文献   

15.
优秀新闻工作者万忆萱吉林日报记者部主任王艾生人民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方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京记者站记者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尹学尧上海青年报记者冯森龄新华社陕西分社党组书记刘砥中中国日报采访组副组长刘黑枷沈阳日报总编辑刘婉玲(女j 单城晚报记者关涛(女) 河南日报副总编辑全一毛文汇报编委任谷威山西农民报总编辑 ·齐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李玉鸿人民中国杂志社美术编辑李峰新华社《半月谈》总编辑严荣工江苏江都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生栋青海日报编报室主任 。;杨穆俊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吐尔地·买提尼牙孜 新…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记者进山了! 一拨又一拨。 昨日清晨,在北京青年报社门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强卫,和北京新闻界的同行,为这家报纸“绕着北京走一圈”采访的年轻记者送行。强卫动情地说,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深入山区采访,为我们新闻界改进作风,带了个好头! 绵延千里太行,巍峨一脉燕山。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前仆后继,牺牲奉献,为北  相似文献   

17.
从地方“走”向全国何建新作者自述:生于1954年。1970年开始当外线工。爬了8年电线杆后进入无锡日报编辑部“爬”格子。曾任无锡日报部主任、经理部负责人、印刷厂代厂长、副总编辑等。1993年6月被聘任为主任记者。1993年底调任华东信息报副总编辑。开...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不断扩版加张的大报面前,京郊日报这张四开四版的报纸,眼下,在规模上无疑还是一张小报。然而,在历史的沧桑变化中,京郊日报紧跟时代脚步,忠实地为京郊农村乃至整个北京郊区勾画出20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明建设的轨迹。不仅如此,近年来,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京郊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报道手段和宣传形式上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成功地发挥了引导读者,激励斗志,凝聚人心,服务大局的作用,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自己不很长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面。搞好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经典文献,根据1942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社的编辑人员和新华社晋绥分社记者时的谈话整理而成,共约2000多字.谈话地点为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时为中共中共晋绥分局总部所在地.谈话中,毛泽东基于延安时期新闻工作的经验,结合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对党的新闻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