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邯郸享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赵国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丰富精彩的赵国成语典故中,归纳分析了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简要阐释了赵文化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4.
临涣古镇成语典故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临涣最深沉、最悠久的文化符号。本文对临涣古镇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临涣古镇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HEX创意法的临涣古镇成语典故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以临涣古镇成语典故“鹤立鸡群”为例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设计出“鹤立鸡群”茶具产品,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文创产品设计表达临涣古镇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典故性成语的翻译与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译语和原语的差异出发,指出文化起源在典故性成语翻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和翻译予以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成语,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成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对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很有帮助。比如学习“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等成语,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的神话寓言。学习“望梅止渴”、“完壁归赵”、“闻鸡起舞”,“夜郎自大”等成语,又可使学生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学习“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物换星移”等成语,还可使学生了解其原诗文,扩大阅读量。二、利用成语,进行文言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7.
赵文化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精髓,赵文化精神则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灵魂,作者在对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融汇”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赵文化精神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弘扬赵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由邯郸市政府主办,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邯郸市博物馆承办的“2005(中国·邯郸)成语典故研讨会”12月16日至17日在古城邯郸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文联、北京大学、湖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  相似文献   

9.
王美玲 《华章》2007,11(12):236-236
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地使用并理解这些成语、谚语以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往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典故,其精髓在于"含蓄",典故不论中西,贵在含而不露,妙在意在言外,寥寥数字内涵精深,外延悠远.本文试图论述英汉成语、谚语在宗教思想、民间口语、典故等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成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体态成语比其他类型成语更传神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传统。文章通过对体态成语典故出处和后世运用的分析,探究其社会文化内涵,旨在更好地运用相关成语,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燕赵风骨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燕赵地理环境是从西北部高原到东南部平原的有序排列,这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古燕赵的社会结构是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峙与交融,因而历代多征战。燕赵区域文化形成于战国末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燕赵文化潜意识即燕赵风骨,其特征是勇武任侠,慷慨悲歌。战国以降,燕赵风骨发展的因素有二:战争和移民。二者强化着燕赵的胡风,也强化着燕赵的勇武。元明以降,京都文化的强辐射,增强着燕赵文化的庙堂性、包容性和典雅性,燕赵文化得以提高和升华,古老的燕赵风骨却受到蚀损,发生着变异。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主要从文学地理学语境入手,研究“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背景及诗歌理论。拟从湿地背景、燕赵文化渊源、地缘优势三个方面探讨,以期开拓“白洋淀诗歌群落”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汉语军事题材熟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军事文化历史,是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军事文化信息。军事题材熟语的产生是语言使用习俗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继承下来的集体性语言规约、语言传统和语言定式。  相似文献   

14.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5.
在消费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谭湘散文创作以其对个人存在经验的执著表达而独具特色:其作品以对知识女性艰难生存境地的审问和反思,向通常的女性散文的柔弱、脂粉气提出了挑战,在极限性的生存体验和领悟中表达着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同时,其散文以包容一切的女性精神、生命意识,豁达、兼容地看待生活与人生,传达出一种可贵的生命体验、乐观风貌。  相似文献   

16.
燕赵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主曲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赵人。燕文化是一种苦寒文化,有一种坚韧的追求;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高扬着进取的旗帜。二者虽有不同,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燕赵文化的迁延发展,如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展现出了不同时代的风采。特别是在今天燕赵大地上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河北人民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解析燕赵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8.
先秦赵人之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至今未能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赵人的梦文化是研究赵国思想文化的典型个案。透过对先秦赵氏梦文化的研究,能够窥测中国神秘文化之一隅。在先秦赵人看来,梦不仅承担着人和祖先神灵世界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警惕和预示的功用。赵人之梦根据造梦成因划分为忧患梦、愿望之梦、报病梦。赵人之梦根据梦的结果划分为吉梦、凶梦、正梦。赵人诸梦之间多存在历史的、因果的联系,附有警惕、预言、指示、神化政权等功能。赵人之梦具有联系性、多重性、复杂性、神秘性等特点。但赵人之梦的预示作用有时并非是百般灵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梦本身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不同的意识观念、地理位置与环境、不同的文化对英汉习语的影响;英汉习语源自不同的宗教、神话与传说和寓言故事,因此在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