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洗盐     
这是我童年时闹的一个笑话,到现在还常常想起。我们村子在一片沙漠的边沿。据说这里原来是一片大海,由于地质的变化,才成了今天这副样子。海水干了,却给沙漠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盐。村里的人没盐吃了,早上挎一个筐子出去,三、四个小时就可以提回来几十斤,足够吃一年。我十三岁那年,有一天,妈妈打发我跟四、五个小伙子一块去挖盐。  相似文献   

2.
正暑假里,我和爸爸、奶奶到银川去看望老舅爷。在老舅爷的推荐下,我们游览了沙湖。那天一早我们就乘坐旅游大巴赶往沙湖。在车上,我好奇地观赏着车外的美景,觉得这里的天比我们家乡的还要蓝。因为是去沙湖,所以我认为这一路上只能看到沙漠,可是这一路上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湖泊,真奇怪!一到景区,我首先看到的就是大门上那只展翅欲飞的天鹅。难道这里还有天鹅?  相似文献   

3.
范崇嬿 《下一代》2014,(11):30-32
沙霸王和黑风怪被打败,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沙漠上长满了爬地龙,渐渐地,沙漠变成了草原,牛啊、羊啊、马啊都回来了,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大树伯伯又领导着村里大人和小孩种了许许多多的树。现在那些小树已经长大了,变成一片片树林啦。一天,大树伯伯对村里的人说:"现在小树变大树,小树林变成大树林,我们可以请鸟儿盖房子,所以,我请全村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为鸟儿做个窝,到爱鸟周之前,把鸟窝儿挂上树,鸟儿就会飞来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探险家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小村庄,令他奇怪的是在此之前从没有任何人说起过这个地方,而这里的村民居然对沙漠之外的世界也一无所知。他就问村民为什么不走出沙漠看一看,村民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自从他们的祖先定居此地之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试图走出沙漠去,但不管朝哪一个方向行进,结果都一样:绕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了村子里,没有一次例外!探险家感觉非常有趣,他走过无数的地方,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于是他决定做一个实验,邀请一位村里的青年做向导,收起自己的先进仪器,跟在青年身后走进了沙漠。11天之后,他们两人…  相似文献   

5.
游通湖草原     
假期里,妈妈带我到宁夏去玩.沙坡头、沙湖等景点都留下了我的脚印,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玩通湖草原.我们一到通湖草原,一些蒙古人就围过来献哈达.我们不仅要戴哈达,还要喝酒呢.娱乐项目有:沙漠冲浪、开卡丁车、骑马、骑骆驼……  相似文献   

6.
沙湖行     
一早,我们从银川出发,经过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沙湖。沙水相依,沙抱着水,水绕着沙,南沙北湖,这是沙湖独特的风光。进入沙湖景区,我们坐上了可载65人的观光游船。在这辽阔  相似文献   

7.
奇妙沙漠     
杨璨瑜 《新作文》2013,(6):10-11
2号车厢:广阔沙漠广阔无垠的沙漠风光令人陶醉,漫漫黄沙是我们对沙漠的印象,其实,沙漠还有很多种颜色。比如埃及的白色沙漠,这里的沙子是奶油一样的雪白色。而就在距白色沙漠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因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沙漠。纳米比亚的纳米比沙漠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红色的沙丘,还能在沙漠中见到大象。再比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也是红色沙漠,在阳光照耀下就像一团火,特别壮丽。下面请进入2号车厢,和我们的小作者一起游沙漠。  相似文献   

8.
短文两则     
林楚 《生活教育》2008,(5):36-36
两个朋友和两个苹果有两个人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日他们走进了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俩的友谊,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地走出沙漠。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评析     
【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 ,那地方也叫螺师店。我在那里置买了田地 ,因为到沙湖视察田地生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医术好却是个聋子。我就前往求医。庞安常虽然聋 ,但是聪明的程度、领悟的能力超过常人。我用纸写字 ,写了仅仅几个字 ,他就十分明了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 :“我把手当作口 ,您把眼睛当作耳 ,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了 ,我和他一起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城门外大约两里路的地方。有王羲之洗笔泉 ,下边对着兰溪 ,溪水向西流。我就填了《浣溪纱》一词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  相似文献   

10.
驭变     
廖子晨 《作文》2023,(19):12-13
<正>我小的时候,村里有个烧烤摊,是孟伯开的。孟伯有点儿驼背,两鬓斑白。他是个实诚人。儿女都在县城打工,平日就他自己住在村里。我与孟伯的烧烤摊结下了太多缘分,记忆里都是吃烧烤的画面。孟伯总在晚上摆摊儿,烤出来的食物,香气如旋风一样,席卷整个村子。每次路过他的烧烤摊,我一声“孟伯,照旧”,烤串就被他摆在烤架上,不一会儿,就飘出阵阵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11.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要3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太危险了,那些试图横穿沙漠的人绝少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汤素兰,从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认识。汤素兰小时候是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村里的人叫她小瓷人,这样叫的时候,他们就在她粉嘟嘟的脸上揪一下,表示喜欢。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博览》2006,(3):F0003-F0003
沙湖地处银川和石嘴山两市之间,位于姚西公路与包兰铁路的交义点上,距银川市56公里,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因景区南面的万顷沙漠和北面的千亩平湖相伴相生而得名。南沙北湖将大漠金沙的豪放粗犷和碧湖苇荡的恬静秀美天然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4.
考验     
听到一个故事,很感动。说有两个人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日,他们走进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们的友情。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走出沙漠。两人听了,都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要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两人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5.
春游沙湖     
刘伟 《少年月刊》2010,(3):41-41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非常酷的照片:我和要好的同学赵东阳站在沙湖边,头戴西部牛仔帽,手拿诸葛扇。别说,还真像两个“西部小牛仔”。 去年“五一”,我们几个家庭结伴开车去银川沙湖游玩。穿过漫长的大漠高速公路后,我们来到了回族人民的家乡银川,来到了人间第二天堂沙湖。  相似文献   

16.
友情苹果     
有两个朋友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天他们走进了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们的友情,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走出沙漠。"两人听了,都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要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着浩瀚的沙漠。那里的气候条件之恶劣,使许多人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因此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图阿雷格人,就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会利用沙漠的民族了。  相似文献   

18.
黑狐     
<正>黑狐住在村后的敖包山下,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东院老头说:"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说,他小时候黑狐就住在那儿。"这么多年了,村里没人敢惹黑狐。一辈辈的人都说,黑狐早已成精。成精的狐狸是不能惹的。但是,这年村里却出了个崔大胆,他的眼睛竟然盯上了黑狐,打起了它的主意。崔大胆是外来户,他曾经向村民吹嘘说,10多岁的时候,他就敢一个人钻进医  相似文献   

19.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当年曾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一部分,距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有个叫高沙窝的地方,是全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乡之一。乡里有个百十来口人的小村庄名为兴武营,村民们春夏秋冬一出门就见沙丘,一回家就扫沙土。然而就是这个风沙肆虐的小村庄,近10年来却出了20多名大中专生。给这一奇迹奠基的是该村的民办教师潘林。1974年,潘林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当时生产队的工分很低,一个壮劳力也养活不了自己,因此村上有点文化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搞副业,村里的孩子因无教师整天价在沙滩野地里乱跑、嫁戏。播林看在…  相似文献   

20.
撒哈拉沙漠     
自从阿拉伯人引入了骆驼,撒哈拉沙漠里也就有了繁忙的贸易往来。沙漠南部出口黄金和盐,而沙漠北部则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撒哈拉沙漠里曾经最有代表性的景象就是一支驼队,背负着货物,孤单地在广袤的沙漠上缓缓前行。南北向穿越撒哈拉沙漠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风景"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驾驶着大帆船来到了非洲,撒哈拉作为贸易通道的价值就逐渐丧失了。现今,在沙漠中开辟了可以用四轮驱动越野车驾驶的线路,不过只有有经验的司机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