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技能开发》2010,(10):86-86
为了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天津市决定从现在起,技校教师可参加评审正高级职称.技校学生可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参评工程系列职称、报考公务员、纳入军队士官招收对象范围。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初 ,国家劳动部就提出了在技工学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此外 ,不少用工单位对技工学校毕业生提出应具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两个要求 ,从根本上说 ,都是劳动力市场对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来的。北京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从 1992年开始 ,就在主体专业中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样 ,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同时取得技校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感到在技校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 ,是技工学校主动适应劳动就业的有效措施。现在 ,培养中级及中级以上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一、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技工学校毕业生虽然凭着一技之长的优势成为就业市场新宠.但是由于受自身就业心理障碍和技校职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的双重影响,不少毕业生在就业上仍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背景:每年7、8月份,职校总要面临激烈的招生竞争,本刊上期关注了职校与技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本期再次关注职校招生中的另一现象——“零拒绝”招生。一面是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求,毕业即失业现象并不鲜见,高校毕业生回炉技校职高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另一面却是职场上高级技工炙手可热,良将难求,不少技工岗位的薪资甚至已经远超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目前的教育结构以及人才的培养层次来看,技工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别于大学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技校毕业生作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在社会各行各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技术工人。但是,近几年来,技校毕业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特剥是当前技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整体滑坡的趋势。如何抓好技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技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一、技校学生道簿素质滑坡的现状从目前技工学校招生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学校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层次相当于高中生,技校生的年龄一…  相似文献   

6.
黄景容 《中国培训》2006,(10):44-45
一个时期来,高级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高级技校毕业生没有就业的压力,他们几乎是供不应求。提出没有什么必要开展就业指导。由于这种认识的存在,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指导并没有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都处在起步阶段。一、高级技校开展职业指导的迫切性通过问卷调查及面试观察,笔者发现影响高级技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没能正确认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部分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轻视技能,认为当技工无出息。(二)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身在经济特…  相似文献   

7.
一、技工学校数学课程设置的简单回顾我国技工学校自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按招生起点划分,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6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7年至今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无论是招收高中毕业生还是初中毕业生,各技校一般是根据全国技校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制订和  相似文献   

8.
技校毕业生的社区就业与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长期从事技工教育工作,深感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如果一部分技校生能够纳入社区就业,那么这对于促进技工教育发展,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一、技校毕业生社区内就业的可行性技校毕业生社区就业的可行性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就业空间的可行性。社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开展社区的福利和公益服务、卫生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家政、物业管理和职业指导的服务。社区内有些技术岗位,一般劳动者难以适应,这就给技校毕业生留下了择业空间。随着社区现代化建设的主…  相似文献   

9.
8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同回头上技工学校。他们在技校学习的是电工、钳工、车工等技术工种。  相似文献   

10.
张毅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58-158
近日来,技工学校招收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学生的新闻屡见报端。实际上早在2000年,贵州等省份就曾有技校的新生队伍中出现大学毕业生的身影。时至今日,当大学生毕业后“同炉”技校学习由个例发展成群体,无疑是对普通高校教育的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及用工制度的调整改革,下岗工人增加,劳动就业日益困难,这无疑给技工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一新的情况,我校从96年起就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作为全校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就业促招生,促教学,内抓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外抓就业市场调研,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几年探索实践,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体系日趋成熟。一、统一思想、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学生毕业后,能否得到安排、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并安心工作,是衡量技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是当…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2006,(15):57-57
据黑龙江省劳动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呈现出毕业生选择企业的态势。2005年全省技工学校一次性就业率为95%,全年就业率高达96.5%。今年全省技校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除省内企业消化了80%的技校毕业生外,在省外、国外就业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20%。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对象通常为初、高中毕业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等各方面均低于中考与高考的统招生。因此,数学作为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对于他们来说极为困难,这就需要技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技校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方法:采用对技工学校175名学生和普高163名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技校学生与普高学生总体素质差异不大,技工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处理能力较弱。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和偏执是技工学生常见的心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技工学校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工学校教育,担负着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目标是高级技术人才。技工学校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往往优胜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但社会对他们的情况不是很r解,而有些技校生素质不是很高,这影响到技校生毕业就业问题,因此提高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事关我国技工学校教育办学形式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还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以及技工学校自身的发展。技校图书馆开展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工作面临在新时期的一项挑战,为学生提供毕业指导和就业门路,帮助他们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职业的发展前途等,是图书馆情报教育职能的扩大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的现状,指出职业规划对技校毕业生一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技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继玲  王萍 《文教资料》2008,(11):103-104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合格的社会主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技工学校加强对技校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技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技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指标。本文就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谈点看法和建议,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一、技工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技工学校是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也有少量高中毕业生,在校学生年龄一般为15至19岁之间。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目前,技校仍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及体能训练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在技校教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技工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它与普通高中有着一定的差别。随着技术革新不断进步,社会和企业对技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与技校学生的基础和现实发生了矛盾。众所周知,技校学生一般都是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属于中下等的学生,他们考入技校多属无奈,本来就缺乏信心,再加上社会对技校种种不正确的看法和评价,使得技校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种种消极的东西。分析技校学生的消极心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变消极为积极,是促进技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技校在实施劳动保障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实践中,往往产生一些难以统一的矛盾。一方面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又一方面技校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以满足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就是说如何来确立检验学生的合格标准?潍坊市劳动局第一技校的“底线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指导意义。刊出此文,请各位读者见仁见智,以期促进技工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