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列宁晚期提出的“合作制计划”,是他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民问题论述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后得出来的,这一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会使我们受到新的启迪。在国际共运史上,传统地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为实现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实  相似文献   

2.
赣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要突出赣南人民所在的这块红色土地为共和国大厦的奠基所起的作用。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9年的曲折历史。要充分认识这段历史的探索性,对建国后的基本方面要充分肯定,要客观地认识到党的指导思想在此期间存在两个发展趋向,对这段历史要划分几个阶段来科学解析,对社会主义改造要历史地辩证地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解放后,我国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过许多错误和失误。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回顾和客观地分析1958~1966年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经历,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的勤工俭学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了。从1958年到现在,吉林省坚持开展勤工俭学已经整整30年。30年中,尽管道路曲折,诸如三年自然灾害时候的调整、十年内乱时的横遭摧残,全省勤工俭学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顿。1977年,吉林省勤工俭学进入一个新的发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已经七十周年了。70年来,苏联在探索解决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方面,在对青少年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方面,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及教科书建设方面,经历了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密切相关。在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之际,让我们看一看苏联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道路吧。十月革命初期,列宁对旧的教育制度提出尖锐批判。指出:旧学校教授很多无用的累赘的死板的知识,工农子弟在旧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奴化。列宁号召消灭旧教育制度,实行教育革命。但是当时,一些中小学校醉心实行“分  相似文献   

6.
1958年到1961年,我国教育战线出现了一场历时三年之久的教育大革命。正确认识评价这一段教育历史,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教育战线也随之开始了“教育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聊城职业技能教育的龙头和示范学校,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已整整走过了50个年头。回顾这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从当初欠账1600多万元,实训、实习设备不足50万元发展至今,不仅内、外欠账全无,而且学校的实训、实习设备,加生产设备价值已高达1500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师教育从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学院正式上课开始,迄今已经有108年的历史了。在短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教师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回顾与反思中国教师教育百年历史,对于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教师教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从1903年独立设科以来 ,它逐渐脱离了传统人文教育观念的束缚 ,走上科学化的道路。近百余年 ,语文教育的沿革成为中国文化变迁的一个晴雨表 ,它的曲折演进基本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流走向。回顾这段百余年的历史 ,却让人觉得有上千年的沉重与负担。中国语文教育的命运同中国文化自身的命运一样 ,在这种持续了近一百年的古今之争、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的历史旋涡中 ,蹒跚前行 ,步履艰难。站在21世纪的门槛检讨语文教育的百年历程 ,或许可以发现一种隐约的发展线索。我想 ,科学主义思潮在众多因素中也许更为清晰可鉴 ,…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教育科学研究也走了一段迂迥的道路。据笔者分析,从建国到现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大约从建国初到1956年,这是第一个时期。这段时间的特点是: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学习和移植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观念有较大的更新,从理论到实践上冲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体系;但这个时期有生搬硬套别人经验的倾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科学的可取之处注意很少,也没有认真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各高校积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创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和完善。加强挫折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作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实施挫折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中学生常常在学习、人际、情感、意志方面遭遇挫折。语文渗透挫折教育的途径是:正确认识挫折,培养乐观心态;客观评价自己,调整行动目标;利用多种因素,培养坚强意志;采用合作学习,消解挫折感受;摈弃保护主义,提供受挫机会;开展语文活动,提高抗挫实力;关注家庭教育,拓展抗挫时空。  相似文献   

13.
心理压力过大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语文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缓解,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以语文教材为平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思想共鸣;通过资源共享,创造心理体验情境;引导学生找准自我定位,设立可行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为目标的挫折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加强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和加快挫折教育完整方案的制定是今后挫折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所倡之幽默,既是一种自由、活泼、意味隽永的行文风格,又是一种笑对挫折烦恼、化解矛盾、舒展心灵的人生态度,更是透视现代教育弊端的有力武器。林语堂幽默对当时教育弊端的深刻透视和全面曝光,主要得力于林语堂视幽默为观照、品评人生的西洋镜的观点。同时,还与林语堂幽默之来源、生成和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华文教育历经了华侨教育时期和华人教育时期,有其鼎盛和繁荣的纪录。随着菲律宾对华人的菲化,华文教育工作者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华文教育遭遇低谷。但华族是个永不言败的民族,他们从低谷中奋进,推动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与专项教育也不够全面、系统。鉴于此,要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挫折教育并有意识加以引导,尊重学生自身特点,遵循教育基本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同的高职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建设及教师队伍挫折教育意识培训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影响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挫折是大学生普遍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其作用具有两重性。本文剖析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提供心理挫折调适的指导 ,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承受和适应挫折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环境 ,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减弱将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教育、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成因分析及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对策三个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思想的,并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建立精确、可操作的研究结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但在反思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指导思想之后,特别是在中西学术交汇过程中逐渐地接受了非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多元化。展望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将在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并获得突破,这将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