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才能画出“有特色”或是“有个性”的漫画呢?从某个方面来说,我想其实就是画出“你”自己喜欢的漫画吧。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是有可能画出“有个性”的漫画来的。很多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画漫画的。喜欢井上雄彦,就画井上雄彦式的;喜欢CLAMP,就画CLAMP式的。也许一开始是很象,连细节都会去模仿。但毕竟井上雄彦只有一个,他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形成属  相似文献   

2.
漫画这个画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在西方,称之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和滑稽画。在我国,1925年前,人们称之为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1925年,前辈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有独特风格的画连载在《学周刊》杂志上,主编郑振铎代为定名《丰子恺漫画》,“漫画”一词在我国才正式出现。“漫画”包含着“随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漫画     
丰子恺与《子恺漫画》 丰子恺 (1898- 1975)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其抒情漫画造型简括,画风朴实。 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子恺漫画》是我国第一部漫画家的作品专集。从此以后,以前的谐画、滑稽画、讽刺画、笑画等等名目,渐次为“漫画”二字所取代。《子恺漫画》奠定了丰子恺在中国现代漫画史和抒情漫画方面的突出地位。   朱自清说,子恺的一幅幅漫画,“有如一首首小诗”,欣赏着它,就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味儿。而俞平伯先生的评赞就更显出一些理论色彩:子恺的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它“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  相似文献   

4.
崔嵘 《教师博览》2005,(7):27-27
“漫画”这个名词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只有70多年.我国很早就有漫画作品了,但那时不叫漫画,只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  相似文献   

5.
幽默两则     
“漫画”这一名词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只不过60多年罢了。其实,我国早就有漫画作品了,但那时并不称为漫画,而只是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漫画界打拼了十几年,也算有了一些成就。很多漫画迷问我,如何才能和我一样画出一幅幅细腻、优美的漫画。我想这里面的答案是:除了天赋、勤奋,还要讲究方法。漫画属于大众娱乐的范畴,爱好者很多,但成为漫画家,画出人见人爱的漫画,却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很多想学画漫画的朋友,呆板地照着漫画书临摹,或者自己胡乱  相似文献   

7.
“好闷,老师总认为我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其实,我只喜欢在课间画几笔漫画,解解烦。”  相似文献   

8.
漫画窗     
“全是我画的”。漫画窗@陈永孝  相似文献   

9.
漫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画种。它以变形夸张的造型、幽默或讽刺的简略笔法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或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憎。宋代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就有“漫画”一词,不过此“漫画”二字并非表示画,而是一种鸟的名称。日本19世纪上半叶的著名“浮世绘”风俗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开始用“漫画”这一词作为一个画种。他与日本讽刺文学界有密切联系,常为讽刺小说创作插图,这些插图后来结集《北斋漫画》加以出版,广为发行。葛饰北斋还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创作有300多幅插图的《水浒画传》,其造型和艺术表…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丽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上面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的创始人。1925年,郑振铎通过胡愈之向丰子恺索小画,并给这些“小画”冠以“漫画”的题头发表在由他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自此中国才有了漫画这一画种和名称。  相似文献   

12.
吴茜 《江西教育》2023,(9):57-58
<正>孩子们六年级了,青春开始在他们身上萌芽。这个月,我听到很多同学对子康的投诉:“子康上课画黄色漫画。”“他不光画还拿给女生看。”“他不光画,还要编歌曲,全都是Rap。”……听完同学对他的投诉,我问大家:“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话音未落,同学们三五成群、义愤填膺地出示了一大包纸条、残缺的纸张。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幅漫画画得好:有一个圆脑袋的教师教了一班学生,开始时这些学生的脑袋各式各样,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的……但到了他们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的脑袋,清一色的变成圆的。这幅漫画使人感到悲哀,使做教师的感到汗颜,也许正是我们的教师,总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不是吗?传统的“传道、  相似文献   

14.
“叮零零——”清脆悦耳的铃声响彻校园。我拿起教科书刚刚走出教室门,“老师,请您等一下!”身后传来了一位女同学的喊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班的田烨同学,这可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女孩子,她会有什么事呢?“老师,今天的家庭作业能用漫画的形式画吗?”漫画?我一愣,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  相似文献   

15.
同桌     
说起同桌,印象最深的是荷包蛋,她曾是我半个多学期的同桌。她留了日本童花头,而且还爱把右边的头发拨到前面遮住本来就不大的眼睛,还自以为很有艺术家的魅力,却被我骂作“半死不活,一点儿没有中学生朝气蓬勃健康成长的样子”。荷包蛋身材矮小,还整天不服气地与我比个儿,初二一年比下来,我足比她高了十公分,为了表示自己不矮,荷包蛋站队时总往高个儿堆里挤,远远一看,分明是“高山夹盆地”,显得更矮了。于是我就拍拍她的肩说:“荷包蛋呀,‘前途无亮’啊!”然而荷包蛋却画一手好画——漫画。日本的漫画,只需让她多看几眼,她…  相似文献   

16.
“漫画”这个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编者注明这是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之为“漫画”的美术作品。“漫画”到底是啥呢?有不少说法,请看:漫画大师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的描法》,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辞海》这样解释:“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着围裙的作坊工人做了一大堆面貌相同的死板的泥人,且千偶一面,毫无生气。画中含蓄而意味深长地指出:蔑视、束缚个性的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一群没有趣味、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机械呆板的“泥人”式的学生。这种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吴联荣 《辅导员》2010,(11):58-58
同学们,漫画也是画,也要讲究美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漫画造型的练习。 1.学会头像夸张法 创作漫画需要作者拿出擅长夸张的本领,突出创作对象的个性,把握人物的本质特征,达到传神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女儿告诉我一件事,那是关于一幅漫画的。女儿说,她很欣赏那个漫画家的作品,可惜原来每月出现一次,现在已经不画了。她说:“其中,有一幅漫画令我印象深刻,那是画一个刚睡醒的人,自言自语的说:“唉,我睡得好累!现在醒来休息一下,再睡”。睡得太累,只想醒来休息一下!真是很幽默的说法,我笑了起来。女儿又补充了一句话:“你知道,我为什么特别记得那幅漫画吗?因为那根本就是我的感觉,我也常常睡得太累了,想醒来休息一下。”女儿的这番话触动了我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 ,我在一本书上偶然看到一幅漫画 ,上半部分画着一位手拿“开学”二字长片的老师 ,他的学生的脑袋夸张似地画成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形态各异 ;下半部分是老师手捧一张上面写“毕业”二字的纸片 ,此时的学生们 ,脑袋则清一色的变成了圆形。这幅漫画显然是揭示目前某些学校教育弊端的。学生刚入学校时自然是个性不一样 ,兴致各异 ,但是 3年的校园生活 ,使学生变得像一个模子里弄出来似的。为什么呢 ?这就是这幅漫画所要让读者深思的问题。青少年善于思考 ,爱幻想 ,最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正是个性发展的最佳时期。每个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