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丽生活在有着严重种族歧视、女性歧视的非洲南部。作为一名白人女性,玛丽在精神上始终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她从未真正理解自由的内涵,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又妨碍了她对社会自身的关系做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通过人物关系揭示出来的。从她与达西和韦翰等男性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的女性主体意识不仅有文学意义还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爱之药》中玛丽的亲身经历,从女性宗教身份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苏醒和女性主体身份的构建来揭示印第安女性如何在本土文化和传统迷失的背景下成功的构建女性主体身份,实现自我身份定位和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运用后殖民语境下的性别权利关系,探究了《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悲惨又无奈的人生。玛丽既是主体,又是他者,处在这样的矛盾对立中,她丧失了话语权,体现了女性话语断层。  相似文献   

6.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性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8.
李彦风 《现代语文》2009,(10):119-121
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无疑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女性主体形象。她以自己身上野性的自由精神和性格强悍、大胆泼辣的个性突破男权统治的藩篱,实现了作为女性主体的一场生命欲望的旅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她释放出的强力的女性生命能量既有法国文学中“包法利夫人”的影子,又有川西地域文化特征的“辣妹子”的精神性格。李劼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激发中对中国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的越轨与突破,以及对自身的超越,表现出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现代意识,重建了女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李彦凤 《现代语文》2009,(8):119-121
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无疑是一个‘呻西合璧”式的女性主体形象。她以自己身上野性的自由精神和性格强悍、大胆泼辣的个性突破男权统治的藩篱,实现了作为女性主体的一场生命欲望的旅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她释放出的强力的女性生命能量既有法国文学中“包法利夫人”的影子,又有川西地域文化特征的“辣妹子”的精神性格。李劫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激发中对中国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的越轨与突破,以及对自身的超越,表现出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现代意识,重建了女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1.
《进入黑夜的慢慢旅程》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作为作品中唯一被详细呈现出来的女性玛丽也受到批评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玛丽悲剧命运分析,发现她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男人也成为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在这部作品中,她已经触及到了女性如何实现自身自由这一主题。作品中的玛丽就是一个深受家庭关系束缚最终崩溃的女性形象,童年的不幸家庭生活给她带来的阴影使她不能与男性、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由此引起的在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挫折将她推向分裂和死亡。通过对玛丽一生经历进行梳理,探寻玛丽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曹雪芹笔下最具诗意且悲剧气息浓厚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表现出了新奇而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反观来看,她的女性独立自省意识对她的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封建男权为核心的社会掀起了女性主体觉醒的波澜。  相似文献   

14.
孤独意识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文学领域是永远值得探讨的母题。凯特·肖班及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浓郁的孤独意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创伤性的经历是其孤独意识的起源,被禁锢在家庭樊笼中是她们恒常的生存境遇,而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使她们毅然抛弃传统的社会道德风尚,执着地追求爱情和自由。然而,她们的行为得不到父权制社会的认可,被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进行着最艰苦的斗争。孤独带给她们痛苦和疏离感,但同时也是她们建构女性主体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1919一)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表现了女性困境的普遍性和女性抗争的必要性。女主人公玛丽的感情总是被一种她所无法理解的力量推动着:父权、世俗的力量、男权和种族枷锁,直至被推至绝境。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分析了玛丽在男权主导社会里的悲剧人生、于两次“堕落”后的绝境中顿悟了女性自主性和意志力强化的必要。虽然她只享受了死亡前的片刻自由,却带给无数女性绵延不绝的后世慰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朱娅蓉 《英语辅导》2008,(2):157-160
如同许多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角色,《早秋》中的玛丽是父权制社会中的一个被贬损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小说中的三对对比出发,分析了兰斯顿·休斯的男性至上意识。  相似文献   

18.
ü宋锕叵到沂境隼吹摹4铀氪镂骱臀ず驳饶行缘墓叵捣治?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  相似文献   

19.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