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苟文慧 《甘肃教育》2014,(24):72-72
正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改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王娅力 《教师》2012,(10):112-112
伴随着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同样也呼唤我们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要积极地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重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杨谦 《语文知识》2010,(2):62-63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度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地基本理念。一句话,教育观念地转变,教师的角色必须要转变。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7):86-87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自觉地知识建构、积极地课堂讨论及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符合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同时体现了多重角色的教师观,有助于通过师生的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及其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并深入了解其转变策略已成当务之急。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专家指出,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社会中教育的多样性赋予成人教师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与多重角色。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创设者与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及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相似文献   

9.
朱楠、王雁等在《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2期上撰文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角色要从单一定位转向多重定位。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往往定位于"教育者"单一角色上。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角色也随之由"单一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角色为"教师"和"企业人"的角色。因应多重角色的嬗变,高职教师常心生矛盾,角色冲突加剧。在传统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中,高职教师被"他者"进行角色命定,其专业发展历程成为"自我"因应外在环境的被动适应过程,自我"主体"价值被忽视。本文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要从角色论向"自我"转型,并提出通过教师自觉、破除迷思和"主体性"回归三重路径达至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转向。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育改革情境中新教师的多重认同彰显了个体与时代命运的深度关联。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当前时代新教师面临的多重角色挑战,揭示他/她们在"成为一名教师"过程中的困境与互动,进而展现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和解。研究发现,当"多重角色"和"角色丛"交织时,个案新教师经历了角色冲突到角色融合的复杂演化过程。新教师受到工作压力、专业发展、重要他人、身份归属、职业认知、地区教育组织的培训及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建构出多重认同叠合机制。该机制呈现阶段性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特征,同时存在"内生与外生、积极与消极、调节与制约、能动与结构"的共生状态,相互之间不断转化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给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知识观、学生观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应该更为多元。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学本"课堂建设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反观当前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一是教师缺少转变角色的主动性,二是教师不明确角色转变的目标。旨在探索教师在"学本"课堂建设过程中应该塑造何种教师角色观。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的人性观和教师教育观念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邰鹭明 《教育探索》2004,(5):102-104
积极的人性观是现代教师角色观和教师学生观的有效预测变量。当前教师在人性观上的取向是积极的,因而教师在角色现和学生观上也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角色观和学生观是相对稳定且互相影响的。教师的角色观和学生观不会随着教龄的增加或职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且这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身上。回归分析表明,教师对自我角色在新时期的重新定位,即现代教师角色观是影响他们对学生定位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当前还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校长的人性观比一般教师的人性观消极;二是职业中学教师的角色观和学生观比普通中小学教师的消极。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以往的"课程实施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传授者"、授课过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成长的有效引导者和积极评价者的多重角色。本文主要论述教师承担上述角色的必要性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扮演这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17.
多尔等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将教师定位为"平等者的首席"的后现代教师观,对于重新解读教师问题、进行教师职能定位、塑造新型教师角色提供了理论视角。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面前,必须清醒地直面这一思潮,借鉴后现代教师观提供的新视角反思教师面临的现代性挑战,揭示教师存在的现代性弊端,使教师角色由外烁的、强制的、灌输的,转变为理解的、唤醒的、激活和发现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8.
《日语听写》是南通职业大学日语专业将综合听写法纳入课堂教学,在探索中开发出来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区别于传统《日语听力》的一门新课程,它的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在这个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日语教师担当着多重而复杂的角色。在教师通过多重角色间的相互转换,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了《日语听写》课程学习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师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多重角色,网络应用应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在网络资源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场域理论和角色理论对教师多重角色的分析有着各自的主张和看法,这些为研究教师多重角色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教师职业是神圣、崇高和伟大的,这一职业耀眼的光环和华丽的外衣与现实中的教师处境却存在很大差距。笔者分析教师在学校、家庭、社会场域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也探讨了不同角色问的冲突,并从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展开对教师角色顺利实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