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包容的范围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起到的作用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而从治国治民所处的地位上看,"德治"与"法治"还具有主次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法治"与"德治"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依法治校",通过法律来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必须"以德治校",以其思想感召和道德教化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是治校的基础,法治是治校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济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情治"、"德治"、"法治"很重要.只有做到了"情治"、"德治"与"法治"的完满结合,学校管理者才能够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起色、上台阶、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我国上古社会时期、以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按照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命名惯例,因其缔造者为帝舜,而被史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们冠名为"舜文化".近年来通过对"舜文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道德文化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梳理,而且还澄清了历史上习惯把孔子作为"道德文化"创始人的误解,正确理解了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7.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吕彬江  王昕 《教育探索》2001,(11):95-95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是由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作有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战略高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理念,深刻辨析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不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明确阐述了“法治”与“德治”两并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要以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治理国家是这样,对学校的管理亦应如此,那就是,依法治校,以德兴校,二者互补,相得益彰.法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德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人格,实现自我,体现价值,最终使学校规章制度变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不等同于法律或法律作用,“德治”不等同于道德或道德作用。“法治”并非不容道德,“德治”亦非必然排斥法律,法律和道德可以共生,但“法治”与“德治”却不能共存。“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艰难而漫长,但“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如何遏制会计造假已成为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从时政角度阐述当前围绕以人为本开展诚信教育的紧迫感和必要性,主要通过加强以“三个代表”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以职业道德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来推进和实现;同时论述法制缺陷是会计造假盛行的一大诱因,就新《会计法》的实施倡导依法治假:最后就如何实现“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关明太祖是"重典治国"抑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因诸史料记载各异,故未有定论.纵览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倾向明太祖主张"重典法治"的治国思想.然通过对现存相关史料的客观分析,考察明太祖具体的治军理政,言明太祖治国方略中"德治"思想占据相当比重更符事实.  相似文献   

14.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 ,是以一定形式的民主政治为前提的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它包含两层基本的含义 :即在治理国家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中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凡是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应该有法律来约束和调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择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但是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弱点 ,如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 ,决定了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秩序 ,规范每个市场主体的行为 ,使之进行…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治理中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那么当前在我国,到底是实行法治更为适合还是德治更占上风呢?抑或是德法结合呢?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并尝试对"德性法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存、相互促进的,我们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为国家管理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提出"以德治国"的论述,但在今天它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在其指导下,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管理应该而且必须实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本文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传统依据,以及在高校的统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考,以求高校管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法治”、“德治”是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德治与法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加以强调,这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对国家治理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决不意味着取代“依法治国”,不意味着要回到传统德治模式中去,而是要更好地和法治一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考察 ,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揭示了法治与德治之间不应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而是能够兼容和必须兼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