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正铭 《班主任》2002,(10):9-10
青少年学生轻生现象时有披露。仅就2001年来说,春节后开学11天,江苏金坛市就有三名中学生自杀;5月16日,南京城北某中专连续有两名学生自杀;7月14日,北京市一名16岁男生跳楼自杀;9月11日,南京市六合县东沟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秦某服农药自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来,我镇发生了6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其中有5人死亡。正是花儿一般的年龄啊,是什么让他们将自己沉入了永恒的黑暗?不止是我镇,湖南常德一名13岁学生在家上吊自杀,重庆某校一名初三女生跳楼身亡,甘肃某镇某小学6名学生相继服毒自杀……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自杀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7日援引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指出,不堪重负已成为中国青少年自杀的头号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比战争、动乱和谋杀造成的死亡总和还要多。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无疑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自杀率是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至少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  相似文献   

4.
范兵 《教书育人》2010,(2):28-29
教育一定要思考自杀的问题1.自杀人数呈攀升趋势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自杀问题十分严重。中国2008年约有28.73万人自杀死亡,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者。自杀人数高于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自杀成为其主要死因。上海医学院与上海科教院曾对全市8个区的2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24.3%的学生有自杀意念(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二,初三除外),5.85%的学生有过自杀计划,1.71%的学生自杀未遂。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自杀,六个亲属将遭遇最严重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10日,是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杀率有上升的趋势,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据了解,从2003年10月份以来,仅南京市就发生了6起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自杀事件。由此可见,少年儿童的自杀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预防少年儿童自杀,降低少年儿童的自杀率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如此严重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正确对待少年儿童自杀现象,及时准确地公开少年儿童自杀率。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偏见,总认为自杀,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自杀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相似文献   

6.
据《新京报》报道.2005年9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一名36岁博士后人员跳楼自杀.该人曾是德国洪堡学者和日本STA学者32岁时已成为正研究员.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次事件已是2005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第四起博士生自杀的悲剧。另据报道2005年北大,清华、人大等名牌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比往年增多.并且较为集中。仅2005年夏季的三个月内北大就有三人跳楼身亡.高学历自杀人群明显增大.根据“上海市预防自杀研讨会”2004年对上海市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象牙塔里的无忧少年。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杀事件却与这些学生们扯上了原本不该有的关系。大学生自杀的事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可以看到:2003年4月16日,北师大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2002年1月16日,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黄某在家里跳楼自杀;2001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南京某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一女生跳楼自杀。2004年4月中旬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多名高中学生相继坠楼自杀。2004年5月,新疆某私立学校一名高三学生留下遗书后,服农药自杀身亡;江苏盐城市某中学一学生喝农药自杀。16岁的北京中学生小军(化名)因憎恨母亲的严格  相似文献   

9.
责任     
北京某高校又有一名女大学生跳楼自杀了,正值如花的年龄。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在校园屡屡发生,而据最近一份自杀人群统计调查,15-34岁年青人的死亡中自杀成为主因,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轻弃自己?也许是生活不能承受之重,也许是寻求一种解税,也许是我们无法了解的其他……但作为旁观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时常看到一些有关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国内有20%的中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15~35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青少年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呼唤珍爱生命,呼吁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大学校园中的自杀传染现象2005年4月22日,一名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同年5月7日,北大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同年5月13日,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同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一男生从5楼宿舍跳下身亡。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同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同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自杀。在2003年春季开学后的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武汉高校发生12起学生自杀事件,10人死亡,2人获救,其中…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象牙塔里的无忧少年。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杀事件却与这些学生们扯上了原本不该有的关系。大学生自杀的事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可以看到:2003年4月16日,北师大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2002年1月16日,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黄某在家里跳楼自杀;2001年12月31日,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系二年级研究生贺某坠楼自杀;2001年10月9日,华南师大化学系石某在海印桥跳江自杀;2001年9月17日,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黄某跳楼自杀……这些人间惨剧令人触目惊心,不禁低头凝思:如此风华正茂,如此年轻,为什么要走上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常常见之于报章杂志等诸媒体。据我国权威机构统计,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巳成为16-34岁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青少年自杀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赵健雄 《家庭教育》2007,(10S):11-1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近公布了《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15.23%的孩子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6.
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年仅10岁的女童服毒身亡;为了一只篮球,某学校3名初一女生先后自杀;由于失恋.年方19岁的大二学生横卧铁轨……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多次出现在广大媒体上。在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两百万人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2月28日,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未通过英语四级,从十二楼跳下,结束了他4年的大学生活,也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触目惊心:2000年2月,武汉某高校研究生王某因被怀疑偷窃,在宿舍上吊死亡;2001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刚入校两天的新生,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跳楼身亡;2001年12月,广州市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因为不堪学习重负跳楼身亡;2002年3月,广州某大学一研究生因经济困难,生活难以为继,同时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身亡;  相似文献   

18.
王伟 《科技文萃》2004,(9):78-81
9月10日,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一个特定的节日.这一天,作为"中国教师节"10多年来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也从2003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10日设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意外的巧合又恰恰有着惊人的潜在联系,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自杀身亡的人高达28万多,还有200万以上自杀未遂的人群,其中,大、中、小学生自杀率竟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相当于每2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9.
人生充满了竞争,常有艰难险阻,可以说挫折无处不在。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是生活在这个竞争社会里每一个人所必须的。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2003年4月某大学正在读研究生的刘某跳楼当场死亡;2004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王豪因一时没找到工作而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公报中讲到自杀成为中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社会都深切感受到: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越来越弱,克服挫折的勇气越来越小,面对挫折选择逃避的越来越多,遭遇挫折后反应越来越激烈。尽管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一连串血淋淋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一不在提出同一个严肃的问题学校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走出生命误区——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特别是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并不断见诸媒体。2003年初在开学仅一个多月内北京3所著名大学,就分别发生了一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武汉市高校2003年从开学到5月16日止,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据江苏省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1~7月全省大学生自杀造成死亡的就有6人。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虽然不是自杀行为,但是杀人者马加爵也有自杀倾向,并且和自杀者一样,都是对生命的践踏和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自杀者中有本、专科生,有博、硕士生;有男生,也有女生;有家是农村的,也有家是城里的。并且自杀者的学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