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温晓娈  孔杰  谯健 《现代教育》2012,(11):103-103
当今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年代,然而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之中。有些青少年对很多有意义的事物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和热爱,自杀或伤害他人、吸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刻不容缓,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自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并实践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末,生命教育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验。生命教育的实践表明,生命教育不仅在消极的意义上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生命行为的发生,而且在积极的意义上可以使人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养成关怀他人及周遭环境的情操,达成自我实现与人类关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自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并实践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末,生命教育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验。生命教育的实践表明,生命教育不仅在消极的意义上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生命行为的发生,而且在积极的意义上可以使人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养成关怀他人及周遭环境的情操,达成自我实现与人类关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年代,然而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之中。有些青少年对很多有意义的事物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和热爱,自杀或伤害他人、吸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5.
陈宇 《文教资料》2008,(25):155-157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e时代,与之相适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导致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各种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实施新课程,生命教育刻不客缓.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人类命题,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最宝贵的人是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动课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生命起源教育、成功教育与抗挫折教育、规避危险与伤害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自觉抵御毒品教育等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可贵,使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教育政策方针的要求、学生异化发展的现象、教育本真的回归的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通过让学生了解死亡,从而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利用绘本开展死亡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慧敏 《教育探索》2012,(4):122-124
大学生的生命道德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质量和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目前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不仅导致了大学生的对生命意义的迷失,也导致了大学生中的伤害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应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应引导大学生走向人生的美好和完善;应教育大学生自觉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思路 《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是新编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第二课的内容,阐述了青少年为什么要珍惜生命,怎样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以及如何让生命焕发光彩。这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所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且可以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消极因…  相似文献   

11.
杨婧 《新疆教育》2012,(22):6-6
从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发我们对在校中职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思考。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可是总是有一些中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缺乏应有的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缺乏应有的心理调控能力,缺乏应有的心理满意感,缺乏应有的生命情感体验,而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近来,媒体对中学生的各种伤害、自我伤害事件格外关注:1999年12月,宁夏平罗中学学生魏民在宿舍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可实际上,大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一些大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生命健康权,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刘朝晖 《教师》2008,(2):78-79
热爱生命、珍惜健康,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生命与健康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与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校园伤害、意外事故、自杀等危及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近几年,很多触目惊心的惨剧也说明了学生对生命不够珍惜。所以,学校教育要重视带领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强化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的意识,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体育与健身"学科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应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性、灵敏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在不断弱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身"学科迫切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对残疾学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生命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残疾学生珍惜和关爱生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从尊重个体、尊重教材、尊重生活三个方面探究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从而促使学生感悟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鹤  郭仕凤 《中国德育》2007,2(5):47-48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命教育一度被忽视,导致部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为一些小事动辄轻生,或伤害他人。耳闻目睹一些生命悲剧,作为教师深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进其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我国推进迅速,受到重视.我国中小学急需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