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春兰 《天津教育》2009,(10):41-41
我班作为“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验班,已经参与课题研究一年多了。在2008年5月中旬,我班学生与家长接受了课题组的前期测试,让他们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由此确定了一些需要重点疏导和帮助的个案对象;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又是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设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下家长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理解有偏颇,致使亲子关系时常出现问题。为此,全面解读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深入探究影响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各种因素,对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强  孟育群 《中国德育》2007,2(2):44-46
通过培养中小学生“孝与自立”的实验研究,探索出中小学校帮助家长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教育模式,即“学校指导帮助下,以家长为主导,寓于实践活动中的亲子双主体互动”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家长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个性的健康发展.家长良好的情绪会为学生在学校更好地接受教育提供稳定安全的心理发展平台.学校作为专业的组织,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积极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给予家长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及时反馈测试结果,激起家长参与研究的愿望 为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其中,学校除必要的动员组织外,还用自编的《家庭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家长进行测量,及时将相关的测试结果反馈给家长,其中包括父母双方情绪管理能力测试结果、孩子对亲子关系评价和家长自评亲子关系的结果、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结果.这些方面引发了家长参与学习情绪管理能力的积极性,同时为下一步开展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雁  唐志强 《天津教育》2009,(10):38-39
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依赖众多主客观条件。近些年,人们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家长自身的因素上,如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自我修养等。然而,家长情绪管理能力这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孟育群 《中国德育》2007,2(2):40-43
为了更好地揭示家庭教育规律,建设家庭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探讨家庭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需要注意发挥父母双方的主导作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环境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中莹除了最早把NLP完整全面地介绍到国内之外,他也被认为是华人界NLP学问功力最高的导师之一。李中莹经过多年的全心研究和实践,开发了针对中国家庭问题的系列课程,涉及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快乐学习”和“家长自我提升”,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做父母及夫妻的正确心态和有效技巧。其中,关于“亲子关系”这一主题,李中莹专门著有《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该书以其简洁、通俗、可读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连续畅销12年,并于2013年推出“升级版”。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有明显肢体伤害的“热暴力”,“冷暴力”因其隐蔽性而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威胁恐吓、侮辱蔑视、不理不睬、包办替代成为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方面是受传统父母权威教育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自身教育素养的不足和家庭中亲子沟通的缺失。走出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有赖于父母对“冷暴力”认识上的觉悟、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及有效的亲子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9.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因“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而引起一些对抗性的语言和行为,为此家长很苦恼,亲子关系不融洽。在咨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家长把心态放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进行暂时情绪发泄;教会孩子面对冲突时的应对策略;父母双方在孩子面前统一好角色;家长一定要做到忍与等。经过一学期的调整,通过孩子的测验画及家长的反馈,我们看到该家庭的亲子关系开始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调适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孝与自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孟育群 《教育科学》2003,19(4):56-61
本文总结了“九五”期间,我们在7所中小学采用自然实验法,进一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模式,即在“学校指导帮助下,以家长为主导,寓于实践活动中的亲子双主体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洪玲 《河北教育》2005,(19):45-45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里,时常接触到代沟的问题。一些父母及子女的反应不一,有的伤心,他们问我用什么办法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我的建议总是“流汗治百病”——只要家长肯陪伴孩子一起流智能的汗,一起解决难题,一起成长,亲子关系自然会改善。我不敢狂言自己的家庭教育多成功,但我愿意献丑,与所有关心亲子情谊的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12.
张琪娜 《江苏教育》2023,(30):75-77
注意力是改善听课效率,提升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专注力”亲子成长工作坊包括学生注意力专项训练和家长培训两部分,通过学生动态和静态注意力专项训练、家长系列培训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执行功能,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习得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构建和谐美好家庭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福州市一项家庭建设调研数据,从亲子亲合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指出福州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及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提出父母在亲子互动中的积极教养行为与主动建构;在亲子情感交流中的积极表达、理解接纳与温暖支持是实现亲子亲合的有效方法。建议大力提升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水平与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有效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从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强 《教书育人》2007,(1):57-57
校长每天面对着校内校外、师生家长之间的各种事务,情绪难免会受到各种影响。校长的情绪具有“传染性”,会直接地给老师、学生、家长传达出种种信息。因此,要管理好学校,就需要校长首先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控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免因一时的不佳情绪传递出去,影响到了老师、学生、家长的情绪,进而影响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广州若干所高中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当前广州高中生(含高职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亲子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目前广州高中生家长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和子女心理健康总体上呈良好态势,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家长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不良情绪问题不够重视、忽视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家长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学生的智力、个性、人格、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为人生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依赖父母、子女共同的努力。其中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为了提高亲子质量,我们班开展了改善亲子关系的系列活动课。其中,学生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理解、关心家庭,学会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学生活动课进行得非常成功。为了保障家长活动课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召开改善亲子关系专题家长会的目的是使家长了解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教育的技巧,远离教子的困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专题家长会的实况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东商报2009年的526个家长热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亲子关系不良,不仅是孩子的苦恼,更是父母的苦恼。其中,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在婴幼年时期亲情缺失、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的认识、父母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是造成亲子关系不良的四大根源。针对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改善亲子关系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06,1(9):86-86
由孟育群教授主编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一书近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 该书通过教育实验的方法探索了中小学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模式与机制等问题。该书在概述家庭德育的特点、功能和家庭德育内容的起点后,重点抓住了在我国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必须解决的家庭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几个关键问题。该书的独创性体现在:①认为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特征。②强调了中小学生在调适亲子关系中的主体作用,如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等。③对父母的角色差异(如抚养角色、教养方式、管教态度、家庭教育价值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④提出中小学校指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的方法与机制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与模式。⑤深入研究了家庭德育效果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问题。⑥梳理了家庭德育与社会教育如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教育设施的建设、社会教育活动创新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少年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个体刚刚萌发的成年感和强烈的独立要求与其认识发展的局限性和幼稚性的矛盾,使这个时期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亲子关系这一家庭关系的润滑剂陡然成为了腐蚀剂,令许多父母对于如何有效地教养孩子感到颇为焦虑。因此,家长对于亲子关系的知识求之若渴。然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和著作却寥若晨星。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天津教科院孟育群研究员主编的《少年亲子关系研究》一书,不仅在理论上对亲子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从实践上为家长们提供了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家长”就是“一家之长”的简称,是家长制家庭时代遗留下来的。我们对此进行讨论,其背后主要是观念的革命,尤其是亲子关系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