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中国,诚信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道。宋明理学作为儒学的复兴,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对诚信极为重视。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不仅为“诚”的内涵作了哲学思辨的演绎,还把“诚”作为维护“天理”的精神、元点加以阐发,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儒家诚信观的哲理化。  相似文献   

2.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周子之学 ,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 ,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周敦颐起着“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转折作用,被后人称为“理学宗师”.从本体论和道德修养两个角度,论析周敦颐月岩悟道初期的思想,其一是周敦颐从道县月岩景象之中悟出“太极图”与其形成的以“无极”为本原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宇宙本体生成思想关系.其二是他的以“中正仁义”为道德规则,以“立诚”“主静”为主要特点的道德修养思想.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影响了周敦颐,而周敦颐的思想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周敦颐的做官须先“立诚”成“圣”人的为官论影响了湖湘人的价值取向;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刚直倔蛮与善思多义是湖湘人典型性格;周敦颐大力办学兴学促进了湖湘教育的兴盛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子之学,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家继承并发辰了先秦儒家的诚信思想,认为诚信是万善之根,是人性中的五德之一,而“忠”是“诚”的发用,人若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才。其诚信表征有自慊,慎独,居心率直、不巧言令色等。而诚信达成的路径有尊德性的自诚明与道问学的自明诚两种形式。在当前中国社会及高校诚信缺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宋儒的诚信现有颇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25位中国大思想家之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成为儒学经典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根基,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方式,把本体论从此前的生成论重新回溯到形上层面,实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方式,为贯通天人之道提供理论根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生终极目标自此圆通。欲至人极,必遵循以“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修养功夫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是宋明理学重要旨归,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章主要研究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哲学思想内涵及其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范式:“诚”之修养。  相似文献   

9.
刘勇 《中国研究生》2009,(12):50-52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敦颐《通书·诚下》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诚信是指诚实和守信,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编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六个方面抓起 诚信从何而来,诚信应从教育和环境中来,从社会实践中来,从德治、法治和市场经济建设中来。具体应从6个方面抓起。1.基本内涵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诚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想的、口头讲的和做的一致,不虚假、不伪装,实事求是;“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守信用、讲信誉,这是兑现所有“契约”、“合同”的道德基础。诚信的核心是信誉、信用。信誉来源于一个“诚”字,“诚”是“信”的手段,“信”是“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这些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在于:诚信立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然路径选择;诚信践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周子之学可概之为“希圣”之学.其“希圣”之学的根本宗旨在使道德由外在的制约规范变而为个体的内在要求,故其有深刻的心体论基础.“幾善恶”,即以思之功落实于“幾”上,洞见“幾微”,化除“幾恶”,思而纯其心体,仁义中正之性得以显现,从而使道德实践之主体终归于善;这正是周子“希圣”之学的价值取向所在.从周敦颐的整体理论体系看,无欲则“静虚动直”的主张非常重要,它是以“诚”体为核心的逻辑结构中的基础.人性的力量始于此,通过无欲的修炼,达于“静”的自然本性,归于诚的最高境界.因此无欲以学圣,是周子《通书》之大旨.周敦颐将主静作为修身的基本原则,以“中正仁义”而达至“立人极”为其核心内容.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为:静虚而动直,动直则廓然大公,公之极则“溥”,即周遍而无所不及.修养至此,可谓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核心是“以诚而诺“,“言必行,行必果“.传统的诚信观已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汲取西方诚信思想的合理内核,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中国的诚信思想,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15.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学术发达,派别很多.宋元以来,就有邵雍的“象数数”、王守仁的“阳明学”、陆九渊的“江西学”、周敦颐的“濂溪学”(简称“濂学”)、程颢程颐的“洛学”、张栻的“关学”、朱熹的“闽学”,还有湖南的“湖湘学”(简称“湘学”).“湘学”是何时创立的?对湖南有何影响?与周敦颐的“濂学”有何关系?这是文章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德育思想家.他提出“立诚以为始”的德育思想,把诚信作为德育的根本,以立志、惜时作为德育的内容,强调在德育中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理与欲、德与物的关系,始终把道义放在德育的首位.“立诚以为始”体现了中华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德育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继承了《中庸》以天道立诚的基本思想,以诚为宇宙之本体,同时阐述了以诚立人极的道德伦理主题,以及致诚之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由宇宙演化论引申出的人之高贵论,以“诚”为主要范畴和基本观念所构建伦理道德学说,“无欲故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人身修养论,政事法天、用贤治国的社会政治论及其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仍有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生加强诚信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他们品德素养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结合工作实践,从依托思想政治课、教师率先垂范、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诚信"活动范式、完善管理机制和打造诚信文化的和谐校园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高职生诚信思想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