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害人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是,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开始加强,保障被害人权利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兼顾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利益并力争使之平衡,对被害人的保护并不必然赋予其公诉案件当事人地位是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2.
刘忠 《考试周刊》2012,(23):194-196
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是非常丰富的,但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并不完善。上诉权应当是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而现行法律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并未作任何规定。不赋予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以刑事上诉权,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保护,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不利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有悖司法公平、公正。作者认为,要在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对与被害人上诉权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一特别是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平衡理论、刑事公诉案件求刑权的归属和权利与权力相制衡问题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并从立法上进行疏浚.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解释了我国确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非现实性,国家控诉权与被害人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出发就如何满足被害人的复仇情绪和获得赔偿的愿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活动具有社会危害性和私人侵权性的双重属性,并进一步从人权保障的理念角度提出私人侵权性先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论。进而就如何保障被害人充分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提出若干建议,并论证了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 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辩护权自行辩护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 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 公诉自诉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5.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 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辩护权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公诉自诉 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数年来的司法实践 ,暴露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维护不够的问题 ,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立法中的不足和配套解释的不完备是其根本原因 ,因此笔者建议从下面五个方面增加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一、完善刑事被害人及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直接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刑事诉讼法把被害人列为当事人 ,并在法庭上增设了被害人的席位 ,这无疑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但被害人出庭的情况却不尽人意。据对一个区法院的调查 ,173起适用普通程序的公诉案件中 ,只有 18起的被害人到庭参加诉讼 ,而法院对此也听之任之 ,作为当事人的一方竟然…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作为当事人,却没有上诉权,致使其权利受侵害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本从当事人的权能入手,论证了设置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设置被害人上诉权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3 名词解释题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管辖 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 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侦查 勘验和检查 人身检查 侦查实验 搜查 鉴定 通缉侦查终结 起诉 公诉 自诉 审查起诉 不起诉 第一审程序 法庭审判 简易程序 判决裁定 决定 二审终审制 第二审程序 上诉抗诉 上诉不加刑 死刑复核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 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 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被害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以及反诉成立的部分反诉人,狭义上专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指出了当前被害人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完善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1996年修改之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从原来的诉讼参与人地位,上升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扩大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这对于充分保护刑事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司法机关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这既与被害人不完全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有关,也与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有着很大关系.鉴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对被害人的告知机制来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将会对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对建立、完善告知机制的必要性、做法等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有申请抗诉权 ,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 ,从 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 ,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对被害人权利的立法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实现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真正体现这一立法上的进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有犯罪就有被害人。相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和救济,虽然刑事被害人具有当事人地位,甚至被赋予了多项诉讼权利,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缺乏有效地保护和救济。针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被漠视的现状,借鉴域外先进的刑事被害人制度,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有必要通过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来保障。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其权利保障与同为当事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比较起来处于被弱化的地位。被害人权利保障存在缺陷、无上诉权、知情权内容的狭隘、刑事代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存在,加上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限制及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缺失,致使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被异化。因此,亟需对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上述缺陷加以重塑,才能发挥其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适用条件及适用后果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存在一定的交叉。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铺开,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面临着适用范围狭隘,从宽幅度小以及被害人主体地位虚化的现实困境。认识并解决这些困境,应顺应认罪人罚从宽的制度背景,从宏观高度重新厘清制度定位,扩大和解的适用范围,赋予被害人明确的量刑建议权。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处于当事人的地位,享有广泛的权利,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程度如何,反映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怎样保障被害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始终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被害人相应权利的建议,以使在刑事诉讼中做到控辩平等、权利制衡。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人权保障的天平始终倾向与被告人。同样处于当事人地位的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趋以平衡,已经成为世界刑事诉讼法发展的趋势。本文对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诉转自诉作为一项制度已经存在了,但是其实效并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对公诉转自诉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创设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案人有申请抗诉权,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从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