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起点     
在生活中,有的人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有的人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痛苦。这很自然,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只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仅仅是一个起点。起点,是看待生活的一种眼光,是介入生活的一种态度。有了这种眼光,有了这种态度,你便会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你便会更好地去把握一生中仅有一次的生命。在你为成功而欢呼时,请不要忘记,这只是一个起点,在前面还有更远的路,还有更美的花,需要你去开拓,需要你去采摘。在你为失败而流泪时,请不要忘记,这也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妙论     
生命意味着:处于生活的中间,用那种我创造了这种生活的眼光去看它。理论上存在一种完美的幸福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毁性,但不去追求它。  相似文献   

3.
冯德萍 《学苑教育》2012,(24):18-19
赏识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教育者要有爱心,要与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切为了学生。赏识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无形阳光和雨露。学会赏识、鼓励和宽容,真诚地去善待每一位学生,这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爱的力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会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的美好感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冰雁 《中华家教》2011,(6):36-37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适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倘若我有幸能走上中学校长的岗位,我要求自己要具有“三种眼光”:历史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国际的眼光;提醒自己要具备“三性”:时代性、前瞻性、创新性;告诫自己要树立“三种意识”:人本意识、精品意识、法治意识;敦促自己要练就“四力”:工作的魄力、人格的魅力、学术的影响力、凝聚人心的感召力。我认为,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教师队伍是办学的保障;学校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校长的主要精力应用在抓灵魂、抓生命、抓关键、抓保障和抓…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不是如何教导孩子的生命姿态,成人没有资格去教育他们的生命应该怎么样,而是回到孩子,回到生命的本身,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质朴的生命本色。其目标在于诗性和理性的共同发展,由此来孕育和谐的生命、健全的生命。生命教育路径有两条:一是生存性的生命教育,一是认知性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铁芳 《江苏教育》2014,(19):27-30
生命教育,不是如何教导孩子的生命姿态,成人没有资格去教育他们的生命应该怎么样,而是回到孩子,回到生命的本身,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质朴的生命本色。其目标在于诗性和理性的共同发展,由此来孕育和谐的生命、健全的生命。生命教育路径有两条:一是生存性的生命教育,一是认知性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从美学意义上说 ,它是教师将其教学个性与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高度统一的审美创造活动 ,如果不艺术地把握教学对象的鲜明个性 ,合理创设一种学语文的艺术氛围 ,久而久之 ,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现状 ,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能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 ,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他人 ,也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自己。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 ,只有…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当代教师的距离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标准的不适应性。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意味着对自己过去某些东西的否定,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缩短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一1.1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距离。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式”当中去。1.2新课程标准的新观念与教师观念滞后性的距离。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这一使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理念长期缺失。但是,数学教育是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并感悟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论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柳琴 《高教探索》2007,(2):126-128
首先分析了生命的意义。凡能助使人去发挥人类本质中具有的正面的建设能力的训练,并藉此提升人的素质,使他变成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的教育便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关怀别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要培养学生天、人、物、我的和谐生命观,对他们进行身、心、灵的培育,进行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展望生命教育的发展,它将出现哲学与心理学、生理健康、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五个发展取向,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4.
阅读流星     
流星的信条是:生命要靠自己去张扬,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寄希望于别人将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所以它也不屑于去承载人类的情感。以天地为庐冢,这是一场集体葬礼。从来不知道,世间有一种美,可以令人绝望,我为之窒息。没有一种火焰,比它更明亮;没有一种烟花,比它更璀璨;没有一种生命,比它  相似文献   

15.
狄尔泰精神科学教育观是从理性和非理性结合的角度去理解人,人是具有知—情—意的完整生命结构,体验是教育的生命起点;表达是教育的生命过程;理解是教育的意义生成。这种"体验—表达—理解"的教育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教育应该投射到人的心理生命之中,回到生活世界,追寻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表扬如同阳光.没有它学生就难以发育成长.它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教师要对学生有真诚的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努力使自己保持耐心.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目前.在参加我校的“激励——发展”教改活动中.我想谈谈把激励教育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生命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课堂模式。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倡导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林高明 《师道》2006,(7):14-14
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真正的教育其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有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每次的冥思苦想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教育哲学的元命题上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呢?思绪自然而地从起点回到原点:人(人的生命)是教育教学运思与创作的凝结中心。我潜藏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人文、人性、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用生命的视野去观照语文文本,用生命的眼光去打量日常生活。一、“生命化”语文:内涵与特质1.个体性。在语文教育中,类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常遮蔽着“具体个人”意识,儿童常常淹没在“常人”之中。这个常人,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成长意味着你自身的强大,意味着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人生。它意味着你可以更好的爱自己,更好的理解别人的爱,更好的爱别人;它意味着你有更宽广的胸怀来容纳世事,有更睿智的眼光来看清迷途,有更坚定的信念去固守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