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化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发明是利用电流分解了水。据精确的实验测定,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从而确定了水的分子式为H_2O。 然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演示电解水的实验时,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得不到2:1(氧的体积达不到1)。为什么呢?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第72页,在演示乙炔可燃性实验之后的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说明:“乙炔跟空气的混和物遇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为增强学生对这段叙述的感性认识,我特地补充了一个“C_2H_2与O_2的混和物  相似文献   

3.
H_2还原CuO的实验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图1所示),此实验虽然简单,现象也较为明显,但从化学实验设计的安全性原则和绿色化原则考虑,该实验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加热前氢气是否排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2H_2S SO_2=3S 2H_2O 二、仪器及操作步骤1.先在实验室用两个体积为100mL的盐水瓶分别收集满H_2S气体和SO_2气体,塞上胶皮塞。演示时让学生观察到H_2S气体和SO_2气体均是无色气体,盛H_2S气体的瓶壁是透明、干燥的。  相似文献   

5.
1 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演示实验,我们用实验室配备的演示器作实验时,发觉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成功率极低。按照一些参考资料上的方法做实验,觉得效果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思考和摸索做成了如下的浮力演示器。演示时,只须将该演示器倒置后再正置,即可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1)该演示器的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潮解和风化的内容,但无实验,为了加深学生对风化与潮解的认识,可补充在45分钟内可同时看到风化和潮解现象的演示实验。原理Na_2SO_4·10H_2O的离解压(饱和蒸气压)在25℃时为19.20毫米汞柱,而KOH固体在25℃时可以使1升空气中残留水分减至2×10~(-3)毫升/升,相当于0.002毫米汞柱。所以将这两种物质放入同一密闭容器中,Na_2SO_4·10H_2O将因KOH的干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人教版)中关于浓H_2SO_4的强氧化性、酸性,稀 H_2SO_4的酸性等用了多个实验进行演示,操作复杂,仪器使用繁琐。笔者在教学中将其进行了改进,使用一个装置就能体现出 Fe 与 H_2SO_4反应的几个系列实验。如:浓 H_2SO_4能使铁发生钝化,加热时能将铁氧化,随着反应的进行,当浓度降到一定时,变为稀 H_2SO_4又与铁反应产生 H_2。经过组合可以使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并且有毒气体不会散发到空气中。  相似文献   

8.
电解水实验是中学化学课本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这个实验不仅为探讨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做好此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从水分子的结构我们可以得知,电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比应是2∶1,但在实验时无论怎样操作,电解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之比都不是理论值———2∶1,而是略大于2∶1。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分析可知,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H2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实验测…  相似文献   

9.
郝佳琦  赵静 《考试周刊》2011,(84):175-176
作者探索了用简易装置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水"实验时所产生的H2、O2体积之比及其对电解速度的影响。同时找到了使氢、氧气体积比非常接近2∶1的实验条件,并改进了实验装置,增强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二课本在研究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必须做好“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两个实验是讲好这节课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现行课本中是利用97页图4—15和图4—16来完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我们认为按照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容易产生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高一课本(人教版、必修本)《碱金屑》一章,没有指出Na_2O_2与H_2O等反应的实质,因而,学生在分析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时,常常出错。现简要分析如下:一、Na_2O_2与H_2O的反应对其电子转移情况的常见错误分析为:  相似文献   

12.
一、仪器装置图及用途图1所示是本实验的装置图,其主要装置是两个直立的、可灵活转动的线圈。该装置可用于演示高中物理“磁场”一章中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二、制作背景及仪器特点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从恢复高考至今,各个版本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均有此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此实验规定为必做的演示实验。教材是按图2所示装置来做此实验的,我们需要在直导线上通100A以上的强电流,才有可能使直导线在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时产生一定的形变,这在一般的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演示装置同电解水的演示装置合二为一,制作一套装置,用于演示实验,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体的制作方法及其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孟宪慧 《新职教》2000,(1):41-41
中学化学高中一年级氯气部分演示实验氢气、氯气混合气体爆鸣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难点。反应原理:H_2 Cl_2=2HCl。由于氯气、氢气混合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反应气体急剧膨胀产生爆鸣。实验要求采用光照引发反应。但按氯气:氢气(体积比)1:1,单股镁条燃烧照射引发,一般只能看到生成的氯化氢白雾在反应瓶中上下翻涌,而达不到爆鸣。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解水实验与研究水的组成的关系《水的组成》一节的教学目的是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元素,进而确定水的化学式。显然,解水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的化学式的理解。二、电解水实验的改进教科书中设计的电解水实验装置和两个演示实,经笔者多次实践,觉得有些不足之处:①在实验置中,试管悬立于水中;②在演示实验的叙述中,注明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液的浓度,因为浓度直接影响电解产物的量;③另,没有告诉用什么物质来做电极,因而人们一般用铬金属来做电极。若用这样的简易装置来做电解水实验,实验结往…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中,有关于电化学的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没有专用的实验仪器,在实验时,使用一些代用品。笔者将根据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利用一些很简单的用品和材料,即可制成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化学实验演示器”,该演示器可做中师化学课本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对比实验及电解、电镀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8.
探索用简易装置在不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电解材料进行“电解水”实验时所产生的H2、O2体积之比及其对电解速度的影响。同时找到了使氢、氧气体体积比非常接近2:1的实验条件,并改进了实验装置,提高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化学1(必修)中,学习硫的不同价态转化时,同学们往往设计如下反应:2H_2S SO_2=3S↓ 2H_2O,以实现硫的 4、-2到0价的转化。但由于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故在课堂上无法演示。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制作出如下演示仪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课本上给出的H_2O_2分解实验,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的H_2O_2溶液和3滴洗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少量MnO_2粉末。按这种方法演示,虽然加了洗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