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对课文解读的限定和束缚总体呈弱化趋势。从范文系统来看.课文主题分布由政治、革命中心向自然、生命中心的调整使课文解读的重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导学系统来看,课文中的解读提示性文字由繁到简、由显到隐,解读示范功能弱化,解读激发功能增强;从作业系统来看,课后练习从强烈暗示权威观点到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也为学生的自我解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会看到精读课文中出现了新增的“泡泡”提示语.从中能看出其导学系统的改革尤为突出。教科书中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意图明显,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求革新传统的职高语文教科书的课文系统编排模式,探索出在新型职高师生关系和教学实践中,能够真正提高职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学科语文能力,提升职高学生搜取信息能力、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一般语文能力素质的课文系统。本文提出的“主题中心”课文系统基本构想中,把入选课文分为语文阅读型、语言实践型与社会实践型三种,并设计了“主题中心”课文系统全四册单元内容,分析了“主题中心”课文系统单元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考查中韩两国高中地理教科书课文系统,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与韩国知学社的"高中社会教科书地理必修部分"文字系统,发现二者在教学指导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及教学辅助材料等方面的异同。两国材料相同点的原因在于两国都重视课文系统中的重要性;两国不同点的原因在于韩国教科书课文系统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国教科书则注重概念、原理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编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读了以后,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印象?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道思考题实际是暗示学生,作者对三味书屋和百草  相似文献   

6.
凭借“思考·练习”落实语言训练□湖南江华城关一小黄剑涛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注意联系训练项目,提示训练的重点、难点和方法;练习题则以理解、积累,运用词、句、段以及朗读、背诵、复述等,表现...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含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后记等几大部分。为了方便研究与讨论,基于内容选择与表述、编排方式与呈现,我们把“正文部分”分为“主课文”和“副课文”两个系统。“主课文系统”包括作为教科书主干内容、多少涉及意识形态的基本课文、补充课文等;“副课文系统”包括具有辅助性质、技术含量突出的课前提要、课中插图、课后习题等内容。由于习题自成体系,较为特殊,我们另撰专文论述。本文旨在分析与比较中、英历史教科书在课前提要和课中插图方面的状况,并参照史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中、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下称教材)每一册都在方框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数学游戏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材在说明中指出:“编人书中的思考题和练习中带星号的题目,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那么,对这些内容,教师是讲还是不讲?如何讲?如果不讲,教材编入了这些内容.岂不是成了可有可无的“搭头”?要讲.  相似文献   

9.
课文注释(notes to the texts)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拐棍”。精炼的注释,到位的点津,常能达到“无师自通”之效。在新高中英语教科书中,课文注释较详,设计灵巧,讲、例、启融为一体,明显胜过原高中英语教材一筹。但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有些课文注释存在着谬误,现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语第一册为例,特提出几点质疑,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10.
活动式课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新课标教科书普遍重视活动设计,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活动式课文大量增加。活动式课文的凸显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政策依据,同时也反映了教科书发展的趋势。活动式课文有多种呈现模式,与传统的叙述式课文相比,它们在功能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课文系统的建构角度来说,如何达成活动式课文与叙述式课文的优化组合,如何达成活动式课文与习题系统的优化组合,仍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1.
大凡语文教科书的构成,都包括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而此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构建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以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形成人教版课标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导学系统与练习系统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实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效应;依凭课文和其他语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发现,使学生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加强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总之…  相似文献   

12.
一教科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文选型教材体制内 ,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课文系统(教材的篇目及篇目排列 )和“知识系统”(目前主要被界定为语法、修辞、章法等知识 )构成。然而 ,在上述两个系统既定的前提下 ,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界定 ,则主要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 ,尤其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固定作用 ,或者说 ,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展示。第一 ,在教学中 ,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 ,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第二 ,具有动态性质的怎…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讲读课文后都有“思考与练习”(以下简称“练习”)。设置这些“练习”的意图,主要是为了辅助学生领会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听说读写训练。“练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思考题;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文后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针对本年级、本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课后“思考·练习”,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后“思考·练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考题,二是练习题。其中“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重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  相似文献   

15.
指出并分析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存在的六大问题,包括:课文是清一色的短篇且与现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有较多重复篇目;对选文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详细介绍;对“提示”和“思考与练习”的编制思路欠妥;缺乏高层次语文能力训练设计;缺乏配套学习软件;各单元整合性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教材的七条建议,包括:增设各单元综论部分;重编重组精读部分;设置专题拓展略读部分;设计单元专题表达与交流活动;使用符号系统;开发大学语文教学软件;按大单元制结构模式编排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识。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精雕细琢,如工笔细描般入微;上略读课文,如大写意一般,精略有致;只有选读课文教学难见踪影,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思考·练习”。“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侧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整体上作分析,它具有下面一些功能。一、提示课文重点、难点有些课文重点及难点较为隐蔽,“思考·练...  相似文献   

20.
周亮 《小学语文》2021,(4):44-48
课后练习是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类题目。正确理解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并有效运用,能促成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与整体推进。基于此,分析课后练习的教学现状,厘清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提出“以‘题’导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实现课后练习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用好统编教科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