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大地上建立起许多与旧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新式学校。这是因为以科举制度为核心和目的旧式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发展,为新式学校注入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教育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  相似文献   

2.
章旭 《科教文汇》2013,(9):157-158
中国近代化也叫中国现代化,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成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过程。而中国近现代化的起步则是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起步。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初步研究,得出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洋务运动,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并实施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也是在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次改良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要怎样将这些知识讲述给初中生,让他们记住并从中吸取教训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章旭 《科教文汇》2013,(27):157-158
中国近代化也叫中国现代化,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成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过程。而中国近现代化的起步则是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起步。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初步研究,得出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洋务运动,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并实施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也是在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次改良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要怎样将这些知识讲述给初中生,让他们记住并从中吸取教训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不仅是晚清统治集团中有作为的中兴名臣,而且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他一生都十分重视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劝学篇·外篇>里宣扬的发展留学教育的思想及改造旧书院、设立新式学堂的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寇江南 《科教文汇》2011,(3):192-194
清末,中国面临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近代海防意识逐渐形成,海军建设成为国防之重,海军的近代化教育模式得到推崇,科举制度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向近代化与此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由当时的洋务派推行、实施而得名.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作者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赵长福  刘福金 《科教文汇》2007,(7S):170-171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由当时的洋务派推行、实施而得名。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运动的打击,面对内忧外患,清统治集团内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旨在抵御外辱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发端,中国各地区相继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传教士的科学输入,洋务运动的技术引进,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精神启蒙是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三部曲。本文论述传教士科学活动的动机和效果,洋务运动的成败得失,文化认同中的激进与保守。  相似文献   

11.
朱任辉 《知识窗》2005,(9):47-48
左宗棠是我国洋务运动早期的始作俑者.中国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福州海军船厂就是由他最初策划实施的.  相似文献   

12.
1900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改革使中国的教育体系发生巨大变化。锡良作为当时的河南巡抚,虽任期较短,但在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革,不仅推动河南的传统教育制度迅速走向解体,并为近代社会变革和发展造就了主体力量。其教育改革思想通过后继官员的贯彻实施,推动河南教育迅速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对外战争及外交活动,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方面。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主要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方舰船利炮的威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组织的淮  相似文献   

14.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的求索者,他的救国理想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并走过了一个由困惑—升华—持续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正是他救国理想的升华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科技水平停滞在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形态。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危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内部改革,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使封闭已久的中国迎来了现代科技文明的新鲜气息。洋务运动不仅在技术层面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在思想意识层面对中国的有识之士产生了深刻影响:洋务派由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到自编科技期刊,由依赖传教士被动接受西学到主动培养精通西学的人才,由自办新式学堂到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虽然洋务运动未能挽救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却打开了中国近代科技意识乃至社会价值观的启蒙之门。  相似文献   

16.
正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展开。但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几乎完败于日本,落得个割地赔款的下场。后人在比较两国改革的成败时,多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本身进行比较。但事实上,早在那之前100多年,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态度,就已经为后来中日两国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7.
李颖 《科教文汇》2010,(25):200-201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传统体制为主,用西方科学文化来促进本国发展。而现代化是近现代人类发展史的主题。本文主要从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入手,结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谈"中体西用"对中国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向近代化方向的转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在择要描述徐光启科学方法和阐释其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着力于通过比较中西两个世界,两种科学体系的对话,来深入研究徐光启科学实践及思想在我国科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对外战争及外交活动,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方面.   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主要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方舰船利炮的威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组织的淮军在上海一带曾和全副西方装备的“洋枪队“、“常胜军“配合作战.……  相似文献   

20.
朱云艳 《科教文汇》2009,(35):61-61
日本从封建锁国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近代化过程速度之快,周期之短是震惊世界的。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而在社会转型期间建立合理的教育体制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期著名的思想启蒙家和教育家森有礼对推动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