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5):163-164
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质量不高及国外教育机构生源争夺等原因,高职院校招生困难成为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本文从现状深度分析原因,探寻解决生源问题的对策,提出建议与措施,力图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艳霞 《成人教育》2012,32(9):95-96
由于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出国留学持续升温、"读书无用论"抬头以及高等学校持续扩招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了高考生源持续下降,部分高等院校因生源危机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将面临生存危机。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等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与措施,以应对生源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日本私立大学倒闭的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私立大学在促进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缩小不同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日本私立大学却接连出现倒闭现象,且呈日渐增多之势。表面上看,日本当下私立大学倒闭的原因在于学校过剩和适龄人口下降的矛盾,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办学特色不明,学科设置不当,生源拓展不利,危机意识不强,办学理性不足。这些经验教训无疑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将对以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压力,部分院校将在生源竞争中遭淘汰出局.但适龄人口低蜂的到来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从此意义上说,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要适应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要靠质量、信誉在生源市场竞争,满足生源对优质化、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选择;面对高考适龄人口的下降,要加快生源基地的建设;适应后大众化阶段生源结构和入学方式的变化,要不断拓宽高职教育招生对象,加快高职院校招生改革;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高职院校与所在区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生源是高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山东省小学入学人数或人口出生数的变化趋势初步预计,2009年开始,山东省高等教育适龄生源基数的绝对数量将在短期内骤减.大约在2013年降至最低,届时全省18—19岁青年人口仅100万左右,比2007年减少100万,之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与此同时,适龄生源的高等教育需求亦会逐渐理性化和多元化。适龄生源绝对数量的短期骤减及高等教育需求的理性化与多元化将带来高等教育生源供求关系的根本变化,这一根本变化极有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竞争机制建立的强劲动力,并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晓艳 《职教通讯》2015,(10):37-41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是高等教育学与人口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化,尤其是2008、2009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达到峰值之后的持续下降,必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高等教育可能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发展趋势变化。通过梳理适龄人口变化,了解适龄人口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在适龄人口变化语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日本步入少子高龄化社会已经多年,对于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办学的私立高校来说,大学入学适龄人口的持续下降无疑是重大的挑战。近年来,大量日本私立高校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少数学校最终停止招生,破产倒闭。由于日本政府无法提供充分的财政援助,私立高校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办学模式、学科结构和生源结构来应对危机。然而,日本私立高校目前并未能有效摆脱危机,以维持现状为理念的应对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之举。  相似文献   

9.
生源危机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其影响因素较多,适龄人口数量下降是主要原因。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院校生源状况调查可知,高职院校生源下降有深层次原因。高职院校应对生源下降趋势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高等院校规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因素有经费投入、潜在生源、适龄人口、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等。辽宁省高等院校规划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集中度较低、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债务负担较重。实现辽宁高校规模合理发展,一要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二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四要改革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五要坚持区域非均衡的高校规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在办学自主权、校企合作教育、教育管理效益、远距离教育、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及双语教学等方面自成体系,很有特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如政府部分进一步转变职能;尽快构建高等教育机构立交桥;大力推进高校的联合办学,挖掘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拓展境外生源市场;提高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大多实行外延式发展,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加上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高校适龄生源下行压力、高校适龄生源净流出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压力和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上升压力的挑战,迫切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内涵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行路径选择包括:加快发展以推进人力资源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民办成人教育;调整办学定位,凝练大学品质,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以开发优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为导向的民办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高职院校在高校连年扩招,适龄人口下降及各式成人教育的冲击,高职院校将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本文在对高职院校生源危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开拓新的生源市场等等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人口—教育—经济"是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系统。加快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高教强省目标,应审视分析"人口新常态"背景下吉林省人口增长缓慢、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人口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等诸多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处理好人口和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投入方式等措施,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职业教育势头及留学趋势强劲、高等院校迅速扩张等因素,导致民办高校面临生源危机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将对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招生情况的变化。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一些学校通过合并,大大增强了其办学实力;成人高校专科层次的主要生源减少近半,只有靠“二学历”生源来补充,“而专升本”教育生源较好。学力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专科学生人数下降,高升本和专升本学生逐年增多,并出现了成人高等教育在职研究生层次。如何应对这种既有良好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形势,这里就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预测及应对措施问题作些探讨。一、正确预测生源,确定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培养层次首先,加强招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熟悉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日本社会的少子化对日本高等教育所产生的的各种负面影响,如生源下降、学校倒闭、教育层次结构发生变化等,进一步阐述日本政府在缓解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方面做出的应对措施之一积极实施留学生政策,以期对即将迎来少子化的中国在应对高等教育生源不足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源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我国高等教育当前仍处于扩张发展期,高校间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对生源的竞争也逐步升级。伴随人口基数下降等因素,近几年生源基数持续下降,生源危机或不可避免。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所新生本科院校竞争力较弱,但应积极应对,着力于增强办学实力,依靠发展专业特色,注重打造应用性学科品牌,密切联系企业,拓展培训项目与国际生源,争取异地高考等政策支持,从而确保平稳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大学生兵役政策演变,在对2000~2025年间中国18岁人口发展趋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第一,作为兵役适龄人口、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标志,我国18岁人口数量在2008年达到区间峰值之后,逐渐由"总量充足"转向"相对稀缺",2024年中国18岁男性人口仅为2008年的50.75%;第二,受适龄人口总量减少、独生子女比例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升等因素影响,2010年后"兵役人口"与"大学人口"由"部分叠加"向"完全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变得非常明显;第三,准确认识把握"军队兵员"与"高校生源"之间的深层内在联系,统筹协调兵役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使适龄青年"上大学"与"服兵役"由简单排斥变为相互促成,是我国人力资源政策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的政策建议是调整当前的大学生服兵役激励措施,由"入伍前的学费补偿"变为"退役后的教育资助"。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生源危机已经到来。在生源危机面前,独立学院要有所作为,把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把坚持人有我优,形成办学特色作为应对危机的关键之策,把坚持品牌意识,提升社会声誉作为应对危机的重点之策,化危为机,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