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泽成 《视听界》2001,(5):27-28
城市广电报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强化城市广电报的个性特色上狠下功夫。个性之一:以开放的思维强化报纸的复合性。城市广电报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其基本框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介绍、预告仍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片面强调了“带电作业”;二是片面强调了报纸的行业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广电报的行业性与广电部门的机关报等同起来;四是广告创收及上交任务过重。这些都致使城市  相似文献   

2.
刘毅  陈联生 《声屏世界》2008,(10):45-45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刊登电视剧剧情介绍、宣传广电、报道娱乐圈动态信息的行业报纸。随着报纸推向市场,广电报的信息资源逐渐丧失了“垄断”与“独家”性,加之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对其节目预告功能的加强,读者对广电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使广播电视报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除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立足广电,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4.
说起舆论引导,很多人自然地就会想到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是否也要承担舆论引导作用呢?有这样一种说法,“广电报是专业性报纸,是为广大受众预告节目时间和介绍节目内容的,谈不上舆论引导作用。”于是,在这种模糊认识的指导下,一些广电报淡化了舆论引导作用,刊登了一些偏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如追求猎奇、品位低劣、宣传高消费等。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林立的时代,怎样才能让人读你的报纸?这是每个办报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时代的激变需要报纸内容和办报思路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可是变的突破口在哪里?尤其是地方广电报。笔者认为,广电报除了做好原有的导视导听,办出行业特色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广电报应更多地融入到当地人们的生活链中.成为辅助人们生活、消费、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一张科学性大众化报纸是否具有特色,是关系到她有没有存在价值和能不能发展的大问题。正因为这样,全国各地的科技类报纸都在努力争创自己的特色。科学晚报从1985年7月创刊起,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汇诸报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使报纸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使报纸具有特色和个性呢?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从科学的角度报道为人们关注的社会新闻,以事喻理,启发人,教育人。由于报纸具有这一特色和个性,才使她在激烈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一张科学性大众化报纸是否具有特色,是关系到她有没有存在价值和能不能发展的大问题。正因为这样,全国各地的科技类报纸都在努力争创自己的特色。科学晚报从1985年7月创刊起,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汇诸报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使报纸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使报纸具有特色和个性呢?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从科学的角度报道为人们关注的社会新闻,以事喻理,启发人,教育人。由于报纸具有这一特色和个性,才使她在激烈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由创办时1.5万份,上升到目前10万多份。  相似文献   

8.
李瑾 《新闻前哨》2004,(9):64-64
广播电视周报,这张仰靠在广电大旗下的纸质媒体,在竞争中受到的冲击更为惨烈,从而带来发行量逐年减少,经济效益大滑坡,生存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广电报人的面前。报纸如何走出困境?我以为保持广电本色依然是生存的根本,必须在互动中办出特色,在延伸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广电报的采编工作与其它报纸比较起来,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结合广电报自身的特色,办报宗旨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在广电报采编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加强的几个环节。一、敏神要进一步提高广电报采编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对于任何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者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广电报作为周报,时效性相对差一些,更应该强调采编艺术,注意抢独家、挖深度、换角度,使采编的稿子更有新意、有份量与可读性。广电报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广播、影视的播映时间决定的,广电报要取得好的时效性,不只在于抢发稿,而在选准广播、…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带电作业’是广电报的基本特色”,广播电视报如何做到“旗帜”高扬又保持“带电作业”的“本色”,这是广电报编辑工作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根据近两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精心办好影视评论专栏,使之成为广电报的一个“亮点”,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充分发挥影视评论的三大功能“影视评论”作为广电报的一个重要栏目,是对广播电视播映的影视剧以及演艺界的某种现象生发议论,说长道短。“影视评论”专栏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广播电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广电报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复杂情况,广电报人将经受更加严峻的挑战。城市广电报要想健康快速地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前进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把准自身的发展方向。 (1)处理好电视频道猛增与报纸版面有限的矛盾。广播电视的发展促使广播电视的节目不断增多。就一个地级城市而言,可收到的电视频道数和10年前相比翻了七、八倍,广播频率也翻了三倍左右,而报纸的版面只增加了一至二倍,而且还不是所有的版面都用来直接介绍节目。于是两者之间就产生了较大的缺口。二、三十套电视…  相似文献   

12.
报纸封面图片,素有报纸"眼睛"之说,报纸如何做好封面图片呢? 封面图片的取向特征<大河报>经过多次改版,其封面图片总体的视觉取向为:一是使用考虑大多数人审美观的图片;二是使用朴实、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三是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的图片采用较多;四是过分夸大视觉效果、特殊效果和猎奇的图片采用较少;五是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地方特色是报纸的立足之本劳尔峰地市报纸毕竟与中央、省报不同,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体现地市报的个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坚持以地方为主在共性一体现个性一张地方报,必须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没有地方特色,就体现不出个性,就无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张报纸,视其办得成功与否,其关键之一,即看它能否准确把握和适度张扬自身的个性。个性化建设问题对于办报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读者选择报纸虽说角度不一,但归根结底无非是选择它的个性化品质;而报纸失去了自身的个性,缺乏应有的特色和品位,也就很难赢得受众的喜爱。广电报也不例外。近些年来,各地广电报以它“带电”(围绕广播电视)作业的先天特质和“接地”(结合地域实际)运作的既定规律,牢牢附着在声屏这方“自留地”上,以轻松可读的影视题材为主打内容,以丰富亿万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为主旨,披露演艺新闻,…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6.
进入1999年,成都市的几家主要畅销报纸不约而同地在一版刊登巨幅新闻图片,最大的一幅图片达27.5厘米(超过10英寸),而且几乎各报每天都在一版刊登一张巨幅新闻照片,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一时间,好评如潮,有读者说:“手捧近期报纸,无需太多的文字说明,只要一看画面,即能触景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现代报纸的标志 认识有待加强 走向市场经济的报纸,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都在不断扩版,报纸一版的封面作用越来越明显,一版的图片和标题起着导读的作用,刊登于此的大照片对读者就更有吸引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围追堵截"中的广电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呢?广电报要突出重围,还得依靠新科技新技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为广电报的"突围"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广电报突围平台:移动电商移动电商=移动的介质(报纸)+智能手机。它的作业模式是指在线下Offline渠道进行商品信息的描述和定义,并将这些线下渠道展示的商品信息以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标准化打包,再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建立起线下  相似文献   

18.
张燕婷 《声屏世界》2000,(12):47-48
与其它报纸相比,广播电视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电视节目表和节目预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相对固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作为早已脱离政府拨款而进入市场竞争的消费型报纸,它的发行量曾在全国报业市场中独领风骚。但是,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广电报的领地不断被其它报纸吞噬,读者也随之被分流。另一方面,就算是与广电报同一系统的广播电视部门也不愿忽视综合性报纸庞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读者可供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报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广播电视报在残酷的报业竞争面前应如何应对?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报如果以地面部队的方式继续与综合性的报纸作战,那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如果能巧妙地把广播电视作为“航空母舰”,站在“航空母舰”上与其他报纸打仗,我想还是有几分胜数在手中的。那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办好广电报呢?一、作好节目表的宣传。中央、省、市及卫星节目表是广电报手中的王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万自力 《视听界》2011,(1):111-112
近年来,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审美方式等有了变化。处于转型探索期的城市广电报,办报风格、读者结构、广告结构,都在随机应变。需要区别对待的是,内容架构和文字风格,报纸可随市场随时做出调整;而编辑方针,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确定后,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新媒体时代,走城市生活周报路线的城市广电报的内容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