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坚力量”中的特殊群体,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和学习的过程中,其个人信息很容易遭泄露。高校基于教学管理或配合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会对大学生的部分信息进行公开和处理,这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本研究着重探索大数据时代完善大学生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途径,以期实现高校信息公开和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B2C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更容易被窃取、用户隐私更容易被预测、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存在冲突.究其原因,既有大数据的冲击,又有法律保护的缺失、自律机制的不完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大数据背景下B2C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保护重点与难点应该从信息权利人、信息搜集者以及监管部门的角度去...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在政府信息公开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所代表的个人利益之问进行平衡。立基于此,论文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的立法衔接和政府信息在公众公开查询中的防范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与难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持续关注个人信息刑事保护的法律适用与政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2018年以来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争议焦点,从信息类型、行为方式、情节严重、部门法协调等角度进行探索,寻求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公开的世界潮流中,随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交互关系的广泛性和多元化,行政主体掌握着数量可观的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的合理正当使用影响着相对人的切身权益,个人隐私权由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当前强调信息公开的学术氛围中,行政主体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如何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研究课题。应从隐私权的演进、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的制度性保护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我国现阶段对于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尚有待完善。为了更有效保护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首先应当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予以界定,对其新型人格权的法律特征予以明确,从而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工作效率高且操作方式简单,能够覆盖到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监管、储存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因而体现出凸显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未形成法规体系、行政监管体系薄弱且监管方式单一化、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救济制度亟须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可通过构建更为完善专业的行政监管制度、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救济制度、优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存储程序等举措,来更好地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路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信息管理逐渐被使用到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常会有学生信息被泄露的新闻,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迫在眉睫.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是被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所认可的,但目前仍存在着信息保护意识不强、高校信息公开和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界限不明确、缺乏相关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与日俱进,互联网信息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个人信息的不当利用有可能侵犯权利主体的隐私和其他数据利益,因此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认为,目前大数据的存在削弱了知情同意原则效力,个人信息保护处于行政监管效果不佳、权利救济不力的困境。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应逐步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救济体系,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Cookie信息作为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被很多互联网运营商采集使用。由于其权益属性尚未得到立法明确,且缺少有效保护,导致用户频频陷入隐私泄露风险。Cookie信息具有一般人格权属性和财产性质,应属于"可间接识别的"个人信息。我国在立法中应将"可间接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权属范围,以明确Cookie信息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完善实质公开告知原则、用户同意制度来规制运营商的信息采集行为,以实现对此类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以“合法权益”受侵害为逻辑起点,对于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告资格,无论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还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需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过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而对于与自身信息相关的原告资格,则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相关,或者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2.
近期公安部推出的身份证号码信息查询服务,社会各界评价不一。有蓝要从各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下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但在执法实践中,正确界定政府信息,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方式,科学甄别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排除范围,厘清《条例》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以及掌握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法律制度应该围绕这一过程进行规范。其中,不仅要考虑政务信息公开、隐私权及信息财产保护等具体规则的设计,还必须解决政府在建设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征信机构的模式选择等宏观框架结构问题。清理所形成的诸法律关系,以法律关系为据,才能通过立法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宪法性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并从我国公民隐私权完整保护的角度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时刻处于泄漏的边缘。分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特征和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结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建议尽早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个人信息权,设立监督机构,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披露和后续侵害是人肉搜索中的核心法律问题,在私法上主要涉及到对人格利益的侵犯。在我国现行人格权法体系下,基于名誉权、肖像权的救济具有局限性,基于隐私权的救济则更具普适性。现行法上对隐私利益的二元保护模式构成了对人内搜索侵犯人格利益之主要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隐私权一直是反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个人信息不仅是隐私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领导干部的个人信息有必要公布,但也不能毫无限制的公布。需要在保护官员隐私权的前提下公布与公共利益有利害关系的个人信息。同时,需要规制网络公布信息的秩序,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官员的廉洁,保护官员正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