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杨振宁博士曾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为了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化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和谐关系、精心设计问题和改变学习方式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提出问题呢?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情境创设中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再产生问题.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是学生自主独立意识的唤醒和创新发散思维的新生.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作业本上设置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生能力后,才能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越来越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实验演示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1.能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所在.问题意识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改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课堂有效提问则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地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基础.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而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则陷入另一个怪圈,过于重视课堂氛围的活,以至于伪命题充斥课堂,用于掩盖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这种无效的提问,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可以大胆地对书本中的知识提出疑问.如果学生只知一味地读书,而不去思考,就很可能会被书本中的内容所左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大力的培养.文章从什么是问题意识、学生在问题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方法等几个问题出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一届学生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谈谈己的几点看法.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学中,需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略对问题的发现与探索拓展.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进一步的探究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中,生物教师可通过导读、导做、启思、导议、导结、导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问题启迪导学1.导读(1)带问题导读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阳 《数学教学研究》2021,(2):26-28,31
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生成基于学生的质疑能力.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途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归纳、猜想、证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利用化学学科实验的特有功能,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积极设置导读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思考,促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出比较性问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总结性问题能让学生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提出拓展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这些问题都具有导读的效能,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科学课程教学存在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师生缺乏沟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可将问题化教学引入科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问题化教学还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层次设计问题、开...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它使得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得到体验,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爱好.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出发,借助相关的教学实例进行了问题意识培养方法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途径,希望能够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复习课中,设置的问题以“问题串”形式呈现,引领学生通过一步步探究、分析解决一系列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实效的“生长式问题串”引领学生思维生长,在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确立核心问题,找准问题起点;明确生长点位,构建关联变式;遵循自然有道,把握生长方向;构建阶梯变式,引领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而问题导向式教学能让学生们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共同探索.在探索中,学生的思维能进行充分碰撞,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源源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问题的设计.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物理知识.本文先分析当前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