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红灿 《教师》2011,(10):127-12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论及王维山水田园诗,最著名的就是苏东坡的说法:"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清代王渔洋在《唐贤三昧集》里称王维为"诗佛",欣赏王维的诗,不单停留在诗中的诗情画意,从诗中的禅趣角度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2.
王渔洋喜欢删纂唐诗选本。在其删纂的十部唐诗选本(合为《十种唐诗选》)中,《才调集选》较为特殊。王渔洋《才调集选》是对后蜀人韦谷的唐诗选本《才调集》进行的删纂。考察王渔洋《才调集选》对韦谷《才调集》的删纂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王渔洋与韦谷二位不同朝代诗人眼中的唐诗面貌,这对于古代诗学及选本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乔亿的《大历诗略》是清代唐诗的重要选本,同时也承载了清代唐诗学的重要思想,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鼎足而三,彰显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突现盛唐、中唐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诗风、诗艺上的自然承接、衍变,突出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此选本自乾隆刊刻以后,未能再刊行。《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将校勘、笺释和评论辑为一集,乃诗学视野下的文献整理,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颇有益于学界。  相似文献   

4.
王世正,亦名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人(今山东省桓台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由杨州司理累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善古文,兼工词,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朱王。著述甚多,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精华录》、《精华录训纂》等数十种。尤以《渔洋诗文前后集》风靡一代,其政绩为诗名所掩,世人多称其为王渔洋,而鲜知其为王世正者。  相似文献   

5.
说明去年一月,我们接受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交给的注释新编的鲁迅译文序跋的任务,五月间,又接受注释新编的鲁迅古籍序跋的任务,根据鲁编室的意见,这两部分合为一册,定名为《古籍译文序跋集》。一年多来,特别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和中文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坚决贯彻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鲁迅著作注释,出版、研究工作的重要批示,完成了《古籍译文序跋集》的注释稿,现正在继续修改中。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论诗“独标神韵”,王维诗歌艺术境界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神韵”说的审美理想,因此成为王士禛心目中的“神韵”范本。王士禛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王维诗歌艺术做出更为透辟细致的阐释。标志着”神韵”说理论成熟的《唐贤三昧集》确立了王维诗歌作为“唐音”正宗的地位,也强化了王维诗歌在中国诗歌美学中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7.
李萍 《文教资料》2011,(12):114-115
《东观余论》收录了北宋著名学者黄伯思审证金石、考核艺文之作两百余篇,或辨伪、或为论说、或为序跋,无不鉴别精审,辞意方雅。目前学界对此书金石书法方面比较关注,但对文学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几乎没有。鉴于该书在文学方面有着史料考证、文学思想和版本校勘等诸多价值,现特辑录整理,以推动《东观余论》的深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全国性清诗总集佚著五种序跋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它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清初《麦薇集》、《诗遁》、《清风集》、《缬林集》、《今诗综》等5种全国性的诗歌总集佚著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三国演义》序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沈德潜论诗注重神韵,对王士禛也极为尊重,但是,沈德潜对王士禛的神韵说更多的是批评和改造.首先,沈氏编选《唐诗别裁集》,明确标出“以李、杜为宗”的选诗观点,以纠正王士禛编选《唐贤三昧集》的偏失;其次,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对王士禛诗进行取舍、改造和重新评价,对其单一以神韵论诗的做法也提出质疑;最后,沈氏明确标出“始审宗旨”的论诗标准,以纠正神韵说末流回避现实,陷入虚响的明显缺陷.沈德潜对待王士禛神韵说的态度,是其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必然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前中期诗坛风尚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张燮年表     
晚明作家张燮诗文集五种,多达二日多卷。张燮又著有《东西洋考》,辑有《汉魏七十二家集》、《初唐四杰集》(骆集一种生前未及刻)数百卷,又拟编《唐贤七十二家集》、《闽中艺文志》,未竞。笔者撰著《张燮年谱》二十余万字,另成《张燮年表》一篇,先飨读者。《年表》没有详细考证,也没有更多书证。  相似文献   

13.
《古籍序跋集》是初见于《鲁迅全集》的一部新集,是鲁迅先生于1912年——1935年间亲自辑录、校勘的十九种古籍和二十七篇序跋。从内容上可分为有关文学和有关历史(中国古代史)两部分。其中有十三篇属于“史”的范畴,除个别篇目外,写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家已有众多的评论佳作。狗尾续貂,我想换个角度说说文中的“异”字。《记》前面一段文字交待《记》的缘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咏罢这段文字,深感范仲淹这篇《记》很难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咏岳阳楼景观的诗赋刻在上面,让你再去写《岳阳楼记》,这不分明要和唐贤今人比个高低吗?唐贤今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年被清人俘虏的德王朱由枢,并进而表达亡国之悲。此诗的解读有助于对王渔洋《秋柳》四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龁石篇"记载的是道士王嘉禄"啖石为饭"一事,其"本事"源于王渔洋的《池北偶记》。主人公王嘉禄史上实有其人,"龁石"的细节与中医书籍里所记载的"服云母"养生法完全吻合,王道士的"遍体生毛"又与古籍记载相映照。"龁石"篇是对道医体系中"服云母"养生法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他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本文所辑《寒山集》、《南音集》、《诗存》(张履祥辑)、《同人诗草》、《二王子今体诗》等五种清诗总集佚著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18.
《古籍序跋集》的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七类,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既有利于深入了解鲁迅的序跋写作和古籍整理两方面的成就,也方便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领略他的现代文学创作。其中,小说和史学两方面的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明非,女,1 943年1 2月生于重庆市,中共党员。1 96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 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副主编等职。张明非教授主要致力于唐代文学和中国诗学研究。2 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出版《唐音论薮》、《唐诗咀华》、《唐诗与舞蹈》、《唐贤三昧集译注》、《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唐诗在变革中走向辉煌》6部专著;主编及参撰…  相似文献   

20.
在鄂东文化研究里,黄冈蕲春人顾景星所著的《白茅堂集》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把《白茅堂集》里的十篇序言作为探讨对象,这些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平的介绍、著述概况、《白茅堂集》传世的原因和他人对其诗文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